求取与反思-新世纪以来全球教育改革研究及中国教育传统的初步考察
 
		
	
		
					 定  价:58 元 
					
				 
				 
				  
				
				   
				 
				  
				
				 
	
				
					
						- 作者:彭正梅
 - 出版时间:2015/1/1
 
						- ISBN:9787533465605
 
						- 出 版 社:福建教育
 
					
				  
  
		
				- 中图法分类:H31 
  - 页码:430
 - 纸张:
 - 版次:1
 - 开本:小16开
 
				
					 
					
			
				
  
   
 
	 
	 
	 
	
	
	
		
		书第一部分探讨了新世纪以来美、德、英、澳、以色列和芬兰国家层面的教育改革,第二部分考察了地方及民间层面的教育改革尝试,并在第三部分试图对中国的教育经验进行初步反思,以在全球化时代倡导一种把全球、国家、地方和民间教育力量联合起来加以考察,并注重学、思、史统一的比较教育研究新范式。
		
	
本书是叶澜教授“‘生命·实践’教育学论著系列二——当代中国基础教育学校变革研究”丛书之一,介绍了新世纪以来西方发达国家的基础教育改革,以及英美民间和地方的课程改革尝试,并对中国教育传统进行了初步考察。
前言\1
\\t第一部分  若干国家教育改革研究
\\t第一章  新世纪美国基础教育改革\ 
\\t第一节  新世纪美国基础教育改革背景\
\\t第二节  新世纪以来美国基础教育政策演进\
\\t第三节  新世纪美国基础教育改革趋势\
\\t第四节  美国基础教育改革展望\
\\t第二章  新世纪德国基础教育改革\
\\t第一节  PISA震动及国家教育标准的引入\
\\t第二节  什么是国家教育标准\
\\t第三节  国家教育标准的案例\
\\t第四节  国家教育标准的评价\
\\t第五节  国家教育标准的实施结果及其争议\
\\t第六节  体制变革以及中等教育三轨制争论\
\\t第七节  打造教育的理想国\
\\t第三章  新世纪英国基础教育改革\
\\t第一节  新世纪英国基础教育改革的背景\
\\t第二节  教育行政机构变化与改革目标确定\
\\t第三节  国家统筹下的学前教育体系的完善\
\\t第四节  教师/校长专业发展与准入制度\
\\t第五节  教育管理的改革\
\\t第六节  教育现代化的走向\
\\t第七节  结语\
\\t第四章  新世纪澳大利亚基础教育改革\
\\t第一节  20世纪末教育发展面临的挑战\
\\t第二节  “国家课程”的建立\
\\t第三节  国家评估项目:从AIM到NAPLAN\
\\t第四节  学前教育改革\
\\t第五节  教师和校长专业发展\
\\t第六节  信息与通讯技术教育(ICT)改革\
\\t第七节  结语\
\\t第五章  新世纪以色列基础教育改革\
\\t第一节  新世纪以色列基础教育改革的背景\
\\t第二节  新世纪以色列基础教育改革的内容\
\\t第三节  新世纪以色列基础教育改革的重点和挑战\
\\t第四节  对新世纪以色列基础教育改革的总结与思考\
\\t第六章  新世纪芬兰基础教育改革\
\\t第一节  芬兰经验:第四条道路\
\\t第二节  走向全球的芬兰教育\
\\t第三节       
芬兰教育的未来之路\
\\t 
\\t第二部分  民间及地方的改革尝试
\\t第一章  赫什与美国的核心知识课程运动\
\\t第一节  赫什是谁\
\\t第二节  美国教育的危机及其根源\
\\t第三节  赫什核心知识课程的教育思想\
\\t第四节  赫什核心知识课程的教育实验\
\\t第五节  结语\
\\t第二章  苏格兰的卓越课程\
\\t第一节  新世纪苏格兰课程改革的背景以及卓越课程提出的过程\
\\t第二节  卓越课程的主要内容\
\\t第三节  卓越课程改革的质量管理\
\\t第四节       
卓越课程改革的特点及有关质疑\
\\t 
\\t第三部分  对中国教育传统的初步考察
\\t第一章  作为教育理论家和现代性反思者的洪堡和蔡元培的比较研究\
\\t第一节  洪堡和蔡元培的生命历程及改革思想的异同\
\\t第二节  作为教育理论家和普鲁士改革者的洪堡\
\\t第三节  作为民主革命者和现代教育改革者的蔡元培\
\\t第四节  洪堡和蔡元培教育理念的现实意义\
\\t第二章  论学与兴:被制度化学校教育遗忘的儒家传统\
\\t第一节  “学”的传统\
\\t第二节  “兴”的传统\
\\t第三节  迈向教、学和兴的统一\
\\t第三章  修道、立教与模仿:现代教师专业发展中被遗忘的儒家传统\
\\t第一节  何谓修道\
\\t第二节  何谓立教\
\\t第三节  何谓模仿\
\\t第四节  结语\
\\t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