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知识读本:颜真卿与颜体》介绍了颜真卿的家世背景、生平事迹、书法创作历程,对颜体也作了概要。本书中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把中国文化中的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等知识要点全面展示给读者。
颜真卿在书法史上被称为“第二书圣”。多少年来,他的名字和他的一系列气势磅礴的碑刻书法一起,声名远播,走进了千千万万的中国寻常百姓家。他的书香和风骨传遍了神州大地的各个角落。颜真卿以他正直、坚贞、刚烈的崇高人格和雄强伟岸、端庄肃穆、浑厚壮观的书法风格成为中国书法史上的一座里程碑。
一、背景家世
二、壮伟人生
三、书法渊源
四、艺术历程
五、颜体简述
六、作品及影响
颜真卿在书法史上被称为“第二书圣”。多少年来,他的名字和他的一系列气势磅礴的碑刻书法一起,声名远播,走进了千千万万的中国寻常百姓家。他的书香和风骨传遍了神州大地的各个角落。颜真卿以他正直、坚贞、刚烈的崇高人格和雄强伟岸、端庄肃穆、浑厚壮观的书法风格成为中国书法史上的一座里程碑。
(一)颜真卿所处的时代背景
中国书法,源远流长,发展到了唐朝,如日中天,进入我国书法史上的黄金时代,呈现出空前繁荣的景象。染翰临池,世袭家传,书家辈出,名作迭现,诸体皆备,各臻其妙。不同风格,争奇斗艳,书风之盛,蔚为大观,足以与晋代书法艺术相媲美。唐代的书法艺术,代表了我国书法的最高成就。在绚丽多彩的唐代艺苑中,颜真卿的书法领袖群伦,冠冕书坛,独树一帜。唐代书法家中,诸如欧阳询、虞世南、褚遂良、薛稷、孙过庭、李琶、张旭、徐浩、李阳冰、怀素、柳公权、沈传师等,都以各自特色驰誉中外。然而,论其造诣之深,成就之高,贡献之大,影响之广仍应首推颜真卿。他的书法艺术极具创造性,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是盛唐艺术精神的集中体现,是书法史上自二王(王羲之、王献之父子)之后的又一面革新的旗帜。
唐代是中国古代最为灿烂夺目的朝代,历时两百多年,国力强盛。唐朝在思想文化艺术领域采取兼收并蓄又宽松开放的政策,使得文化的发展也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唐太宗对书法极为推崇,甚至以书法作为取仕的一个重要条件,极大地提高了书法艺术的地位。唐朝翰林院有侍书学士,国子监有书学博士,科举有书科,吏部以书判取士。书法被列为国学之一,设书学博士,把书法作为选拔人才的方法之一,唐代从制度上给予书法以相当重要的地位,为仕人工书,创造了有利的社会条件。
说起初唐的书法,首先要提到隋朝的书法,隋朝楷书已初步形成较成熟的技法和审美定势,《龙藏寺碑》《董美人墓志》就是这一时期的典型作品,初唐的书法家欧阳询、虞世南均是在暮年时经历由隋入唐,是把隋的书风向唐延伸的传递者。而王羲之、王献之是东晋时期的代表人物,唐之前数百年的东晋是我国书法(尤其是行草书)大发展、大繁荣的时代。此后南北朝至初唐书法主要是继承二王笔法。唐代封建帝王大多都重视翰墨书法。唐太宗崇尚王羲之书法,注重骨力,书品中多体现了王门书派风韵。唐太宗广求二王书迹,亲撰《王羲之传赞》,谓之“尽善尽美”。但这时的书法取法的单一,视野的狭小,致使唐初一百多年来书坛仍被“王书”笼罩而无法推陈出新,这种局面制约了书法的发展。这时的人们渴望早日摆脱陈旧的书风,从沉闷单调的艺术气氛中走出来,盼望新书风的来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