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国时报》是中国共产党早期在海外创办的报刊中非常具有代表性的一份。《救国时报》于1935年12月9日在法国巴黎创刊,前身为《救国报》,1938年2月10日暂时停刊,同年8月迁至美国纽约与中共在当地创办的另一份中文报纸《先锋报》合并,之后仍沿用《救国时报》的名称出版,直至1939年10月正式停刊。本书由云南民族大学图书
《中国体育全媒体传播发展报告(2024)》是体育传播蓝皮书系列的第二部。在延续第一部特色的基础上,年度报告进一步汇聚来自国内多所知名高校研究者对体育全媒体传播的学术观察
组织对外界文化的学习与模仿引发组织体制、机制以及组织成员心理和行为的变化,这就是组织文化的涵化。组织文化涵化研究是文化涵化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本书作者基于长期观察,综合运用传播学、管理学、人类学、社会学等学科理论和方法,对仿习范本、类范本效果的形成、组织文化的独特性、文化涵化中的个体等组织文化涵化过程中的重要内容进行了
《中国新媒体发展报告(2025)》是关于新媒体发展的最新年度报告,分为总报告、热点篇、调查篇、传播篇和案例篇等五部分,全面分析新媒体发展状况,解读新媒体发展趋势,总结新媒体发展问题,探析新媒体深刻影响。本报告认为,在媒体融合第二个十年的重要节点,系统性变革的时代任务影响着中国新媒体的发展进程,智能化技术迭代与体制机制重
笔墨江湖映市井,嬉笑怒骂写沧桑。在时代的浪潮中,一份小报折射出社会百态。本书以近代上海著名小报《晶报》为研究对象,系统梳理了在上海租界的特殊社会生态中,《晶报》从创刊、发展、兴盛到衰落的完整脉络,揭示了小报与城市社会变迁的互动关系。通过大量史料分析和深入研究,作者不仅从创办背景、编撰群体、内容生产、经营策略、社会责任等
本报告是华中科技大学新媒体社会责任课题组2023~2024年度分析报告,由华中科技大学新闻与信息传播学院同中国网络传播学会组织编撰。总报告对2023~2024年新媒体社会责任情况进行了整体呈现,运用新媒体社会责任评价指标体系3.0对6类典型新媒体平台进行了社会责任评价,评价对象包括:国家级新闻网站、地方新闻网站、县级融
人工智能、大数据等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同时,网络中的新问题和新风险也层出不穷,社交网络舆情成为网络生态治理中的难点。
本书立足学理基础对新闻评论进行系统阐释:上编构建起新闻评论的核心概念体系与写作框架,涵盖标题、选题与主题,论证说理方法与结构形式及语言风格与评论员的素养等方面;下编则对几种新闻评论的体裁样式,以及广播评论、电视评论、网络评论等不同媒介的新闻评论特点和写作要求做了介绍。为应对新媒体技术发展给传媒业态及新闻评论带来的挑战,
近些年,越来越多在海外取得博士学位的学者返回中国,成为不容忽视的学术群体。他们如何理解与评价这个领域的学术现状?如何在全球化与本土化之间找寻合适的位置?又是怎么样认知自身海归的学术身份?《光环背后:中国海归学者的学术理想与体验》一书基于2014—2024这十年间作者对上百名海归学者的访谈,沿袭人才流动的理论脉络,从社会
本书整理汇编《新闻记者》近年来刊发的有关“新闻创新”的研究论文,并新增引言、作者手记、方法论等内容,从新闻创新的学术视角对10年来中国专业媒体的业务流程、专业文化,中国新闻业新的行动者、新的传播环境,以及新闻创新中存在的多重矛盾,依托对中国媒体经验考察材料,做了深入分析。一方面留下中国新闻创新实践的典型学术样本,一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