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书是请代山西纂修的第一部省志,全书共分三十二卷,于清康熙五十一年成书刊行,集中反映了清前期及以前山西的历史,是一部通志体省志。该书延续了明代修志的“减省”原则,篇幅较小,但其体例结构成为之后纂修雍正、光绪《山西通志》的范例。此次影印,由中共山西省委党史研究院(山西省地方志研究院)组织完成,以清康熙刻本为底本,原样呈现
本书稿是《湖南红色基因文库》的一种。书稿全面系统地介绍了新民学会作为一个由进步青年组成、出于“革新学术、改造人心”的追求而凝聚成的进步团体。在爱国主义的深入和马克思主义广泛传播的影响下,通过会员积极投身留法勤工俭学、“驱张”运动等一系列斗争实践,产生了深刻的思想变化,逐步成长为以“改造中国与世界”为宗旨的革命过程,以及
本书为通俗理论读物。本书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站在世界历史发展的角度,围绕世界怎么了、何谓文明、西方文明并非“至高无上”、中华文明的世界意义、人类文明的壮丽曙光、重塑中华文明等当下人们关心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从人类文明发展进步的视角,通过用故事讲思想、摆事实讲道理的叙述方式,充分论证了中华民族为什么能走向
《抗战文化研究·第十五辑》收录了25篇有关抗日战争历史与文化的论文,均为首次公开发表,部分是国家社科基金项目阶段性成果。论文主题涉及中国共产党与抗日战争、抗战思潮与运动、抗战文本论析、抗战艺术研究、抗战时期的出版与传播事业、抗战文化遗产研究、评论与争鸣等,较为系统地论述了不同群体在抗战时期的历史实践,并对这一时期的文艺
江南旧方志序跋文章的点校整理。本书广泛收集明清江南地区所属各府、县、州所编纂方志中的序跋文,每一序跋文前配原书书影,以便对照,文章均加新式标点整理,并附作者简介。全书按地区和类别分为江苏、浙江、上海、安徽和专志五大类,每类下又以府、县、州为类。所选多为江南各地较有影响的名志中著名文人或官员所作的序跋文,其中不少为撰者手
本书是志书类图书,主要记述张掖市高台县巷道镇东联村现行行政区域内的自然、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的历史与现状、重要成果及特色,全面梳理了东联村发展建设的历史脉络,真实、全面、客观地反映了历代东联人的真实图景。全书主要由概述、大事记、主体章节、附录等部分组成,使用述、记、志、传、图、录、表等体裁,以记述为主、图表为辅,融史
本书是一部关于国内外西夏学最新研究成果的学术文集,分为党项与西夏历史研究、西夏语言文字研究、西夏考古与艺术研究、黑水城文献研究、西夏文献研究等板块,收录文章30余篇,如《北宋前中期宋人对“禁盐制夏”策略的评议》《〈中国藏黑水城汉文文献释录〉商补》《论西夏从格言到西夏文人诗的形成》《西夏官窑与民窑的黑白色彩倾向研究》等,
本丛书分册为一号两册套书,分别为《新江村志》和《新江村志·村民家庭记载》。《新江村志》主要记述村域自然、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的历史和现状。全书共十五章,分为:第一章建置区划,第二章自然环境,第三章人口,第四章村级管理,第五章农业,第六章工业商贸,第七章村庄建设,第八章文化教育,第九章体育卫生,第十章精神文明,第
本丛书分册为一号两册套书,分别为《新乐村志》和《新乐村志·村民家庭记载》。《新乐村志》主要记述村域自然、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的历史和现状。全书共十四章,分为:第一章,村情概览;第二章,人口;第三章,村庄建设;第四章,农业;第五章,工业商贸租赁;第六章,村级组织;第七章,文明乡风;第八章,人物荣誉;第九章,文教体
本丛书分册为一号两册套书,分别为《江浦村志》和《江浦村志·村民家庭记载》。《江浦村志》主要记述村域自然、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的历史和现状。全书共十三章,分为:第一章,村情概览;第二章,村级组织;第三章,村庄建设;第四章,村域经济;第五章,村民生活;第六章,教育卫生;第七章,文化体育;第八章,精神文明建设;第九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