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第二次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研究之西风-季风协同作用下藏东南地区的气候变异特征的研究成果总结。本书围绕藏东南地区近代气候变异的主要特征,系统地分析了藏东南地区基本气象要素自1979年以来的变化特征,揭示了该地区近代气候和相关极端事件变异的事实。全书共7章,包括藏东南地区气候变异和极端事件的主要研究背景;利用观测站点
本书分特稿、中国气象史、气象与文明史、气象科技文化遗产、国际气象史、气象教育史、地方气象史、史料钩沉栏目。收录了《中国最高科学技术奖得主曾庆存院士谈气象科学历史和培训创新及展望》《大河村彩陶日晕纹与虹龙形象的发展》《略论战争中气象科技的运用及发展》等文章。
本书介绍了第十四届全国冬季运动会(简称“十四冬”)内蒙古自治区气象局气象保障服务工作情况,主要从“十四冬”基本概况、组织管理、科技支撑、服务保障、宣传科普、党建引领、成果清单、经验与启示8个方面记录了“十四冬”气象保障服务情况,旨在重点展示内蒙古自治区气象局在组织管理、保障服务、科技支撑等方面取得的经验和成果。
东北冷涡是影响我国东北地区的主要天气系统之一,经常造成东北地区夏季低温、突发性强降水等灾害性天气,也会导致我国华北地区甚至华东地区出现灾害性天气。本日历年鉴根据对2017年东北冷涡的系统分析,得出该年5—9月东北冷涡过程的编号、500hPa形势场、冷涡中心位势高度和温度随时间的变化、位置轨迹以及冷涡发生过程中我国东部地
本书介绍了地面气象观测站分类、业务准入准出与质量考核,规范了业务制度、元数据、站网、探测环境管理;详细阐述了观测数据获取与传输流程、数据质量控制及疑误数据处理方法、各类观测设备维护维修经验总结、计量检定、不同类型自动站设备故障典型案例分析,并增加了智能气象观测设备方面的介绍及故障处理等内容。手册结合实际业务发展需求,依
《地面气象智能观测数据对象字典》是气象数据在设备端传输和存储的规范,是进行设备入网和信息管理的基础。以新阶段气象观测业务智能化、标准化、信息化、无线化为目的,在原有各类通讯协议标准基础上,按照灵活、简洁、规范、易扩展等原则建立的气象观测编码规则。本字典共分6章20节,其内容主要包括:1、智能测量仪向上位机发送信息的数据
本书依托日常工作研究,通过大量文献资料分析,将聚焦应对气候变化知识,通过问答形式,力求从专业角度、公众视角,全面梳理介绍应对气候变化基础知识、热点问题,以期解决上述问题。全文拟共分五个章节,分别为应对气候变化-科学基础、应对气候变化-碳达峰碳中和、应对气候变化-减缓、应对气候变化-适应、应对气候变化-合作。
该选题为二十四节气科普读物。选题是“中华文脉:从中原到中国”丛书之一,此为平装版。二十四节气起源于黄河流域,是古代中国人通过观察天文、物候、人事活动规律而建立起来的时间认知框架,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长期经验的积累和智慧的结晶。选题分春、夏、秋、冬4个部分,以24篇文章依次讲解了立春、雨水、惊蛰等二十四节气的物候、传统习俗
《青藏高原生态气象小百科》全书共分八章三十个小节。第一章介绍气象的概念、天气的概念、气候的概念、气象和天气及气候三者之间的关系;第二章介绍气候变化的内容;第三章介绍大气成分的概念;第四章讲述了气象灾害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第五章介绍生态环境修复工程的气象保障措施;第六章讲述云的形状和名称、云与降水的关系等;第七章揭秘自动气
本书数据来源于科睿唯安WebofScience平台核心合集“科学引文索引(SCI)”和中国知网(CNKI)。全书从全球、中国和中国气象局三个维度,对2022年度气象科技论文产出进行统计分析,以观察这一年气象领域在科技进展、研究热点、国家与机构学术影响力及其竞争格局等多方面态势。同时围绕中国气象局推进“人工影响天气业务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