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由海峡两岸和香港专家编撰而成,耗时长达7年。本书共180万字,450幅图,分上、下两册,萃取160种资料点校而成,是先秦至清代所有海路行程、针经导航之空前大全集,其中有从未刊布过的东海、南海针经近20种,包括钓鱼岛、南海诸岛的原始记录,如迄今所知载钓鱼岛的《(洪武)三十六姓所传针本》、近年发现的《明代东西洋航海图》
本书内容包括:船舶法定检验、法定检验种类、检验文书与档案、船体基础、稳性和干舷、船舶设备、乘客定额核定、船用柴油机齿轮箱的构造原理、主机及机舱布置等。
本词典原始资料来源于IHO网站上的维基英文版《海道测量词典》,资料截止时间为2015年6月,收录词条5315条,涵盖测量、制图、航海、天文、气象、水文等各领域的名词术语。
本书收集整理了2011年至2012年部分具有一定代表性的水上交通事故典型案例,包括:南非“1·1”“津泰”轮自沉事故调查报告;福建“2·18”“鑫源顺6”轮沉没事故调查报告;广州“7·25”“海洋石油699”轮沉没事故调查报告;马鞍山“8·16”“马和渡104”轮沉没事故调查报告等。
本书以港口群资源整合为研究对象,基于资源基本理论,研究了港口群资源整合的内涵和一般模式,分析了资源禀赋对港口群资源整合的影响机制。书中基于生态位的基本理论,构建了港口群系统生态位的结构模型,分析了港口群生态位关系及其演化规律,并对港口群系统的生态问题及其成因进行了分析。
本书围绕着国家发展内河水运和发展物联网的两大战略,开展物联网技术在内河航运领域应用的总体研究。经过需求调研,分析船联网的用户主体及其信息需求和功能需求,并进行业务架构和功能架构设计;探索具有我国特色的内河航运信息服务的总体架构和技术架构;提出船联网信息服务的高效管理机制与全面保障措施,建立健康、可持续的运营模式;同时,
本书主要包括天然径流航道、沿海及潮汐河口航道、枢纽上下游航道、运河航道、湖区桥区和内河进港航道、航标工程、整治建筑物的设计等技术内容。
本书主要包括现场调查、调查结论的技术要求和竣工验收环境保护调查报告的编制规定等内容,共分6章20节和2个附录:总则;术语;基本规定;现场调查;调查结论;竣工验收环境保护调查报告。
本书收录了80个典型案例,保留了大量的原始照片以及部分证书、记录、检验报告和审核报告等,分为港口国监督检查、国旗国监督检查(海船)、国旗国监督检查(内河船)三部分。
本书针对我国造船工业转型升级,广泛收集国内外有关厂家的技术资料,制订船舶配套产品分类目录,有利于船舶配套产品选型,是船舶设计专业人员的理想工具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