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详细地归纳了先秦儒家的伦理道德思想,系统地讲述了儒家安身立命的原则和方法。相传为孔子的弟子曾参所作,认为人的修心养性不仅局限于自省,还是一个同外界事物积极接触,通晓知识事理,培养道德情操,使人格渐趋完善的过程。《大学》的言论与思想,涉及人的自身修养、人与他人、人与社会等多方面内容,对于今人来说,具有普遍的教育和
中华民族历来重视家庭、家教、家风,把修身齐家作为从政起点。齐家这一环节,是联系修身与治国的纽带,在历朝历代都是一个极为重要的话题。本书汇集了司马迁、杨震、诸葛亮、谢安、魏徵、颜真卿、杜佑、范仲淹、包拯、司马光、王安石、苏轼、岳飞、文天祥、于谦、杨廷和、王守仁、张英、林则徐、曾国藩等二十位古代名臣的齐家故事和庭训言论,其
皮埃尔·让内是学习心理学史不应该绕开的一位重要人物,正是他提出了潜意识这个概念尽管弗洛伊德及其忠实的追随者并不愿意承认这一点。荣格、阿德勒都曾公开承认让内对他们的影响。荣格提出的情结概念几乎等同于让内的潜意识固化观念,阿德勒关于自卑感的研究成果正是建立在让内对不满足感的观察之上。然而,这位心理学大师因为自
《费尔贝恩客体关系文集:人格的精神分析研究》收录了罗纳德·费尔贝恩二十多年间撰写的精神分析领域的代表性论文,内容涉及人格结构理论、动机与客体、内在心理环境等,其观点为当时弗洛伊德经典精神分析所主导的理论界开辟了新视野。这些论文可以说是客体关系理论的源头,也是精神分析研究者不可或缺的学习材料。
8000年前的龙形图案在哪里?中华第一玉龙距今多少年?龙形从C形向S形的演变为什么中国龙以五爪为尊?龙什么时候成为皇帝专属?龙生九子,都有哪九子?鱼可以变成龙吗?马可以变成龙吗?......用图文并茂的形式,给孩子讲述有史可依,有据可查的中国龙!
这是一本关于引导儿童树立分类、比较、类比、部分与整体等数学思维认知的图画书。通过色彩明艳、生动有趣的图形变化,朗朗上口的童谣形式,循环往复的游戏语言,在阅读中玩耍,激活大脑思维元认识。与以往的概念认知绘本不同,这本书图案大且明亮,有特定的规则又兼具开放性,鼓励孩子在阅读中发挥无穷创造力,在阅读中动脑,结合双语语音的共同
当代中国,社会结构迅速转型,西方思想学说大量涌入,儒学之断续问题为中外许多有识之士所关注,成为学术界的研究热点。本书回应此热点问题,共分为十二个章节,从近世以来儒家与基督教在中国的冲突与融合、儒学在当代中国的断续问题、当代新儒家对中国现代文化的建构及其建构方式、儒家的人文关切与当代社会的双向互动、儒学与文明
本书是关于儒学和传统思想的论文集。按照内容分为三辑,第一辑传统辨析,共九篇文章,前四篇是个案分析,后五篇是专题综论;第二辑西学初渐,共五篇文章,论述了明清之际西学初次影响中国,对原有传统的冲击,以及不同观念的比照和交汇;第三辑当代审思,共八篇文章,论述了传统文化在当代中国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若干问题。传统文化创造性
《儒典》精粹涉及汉代儒学和宋明理学的经典著作,以及历代儒家学者的生平事迹,集中展示历代儒学的精华。版本珍稀,其中不乏宋元本;名家导读,约请文献学专家为每种书撰写提要,版本价值与学术价值兼备。张载的教育理念强调学习的重要性,认为学习能够变化气质,提升个人修养。他提倡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继往圣之绝学,开万世之太平的教育
《儒典》精粹涉及汉代儒学和宋明理学的经典著作,以及历代儒家学者的生平事迹,集中展示历代儒学的精华。版本珍稀,其中不乏宋元本;名家导读,约请文献学专家为每种书撰写提要,版本价值与学术价值兼备。此次影印《孔氏家仪》十四卷《家仪答问》四卷《劻仪纠谬集》三卷,底本为清乾隆曲阜孔氏刻本。清代孔氏学人对家族礼乐制度文献的编纂具有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