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是有声与有色的,声音与颜色是这个世界的基本要素。古典时期的自然人类首先对声色做了形而上学的沉思,进而在近代欧洲,牛顿等物理学家发展了声色科学,对颜色与声音做了科学的-物理的还原主义或简化主义的处理。虽然也有歌德等文艺人物的不同声音,但声色问题依然成谜,在今天的数字技术时代里更成急难之事。有鉴于此,本书前两章分别讨论
本书系孙周兴“未来哲学系列”之一。本书尝试在“技术统治”主题下探讨现代技术之本质及其效应,区分“自然人类文明”与“技术人类文明”,“自然人类生活世界”与“技术人类生活世界”,以及相应的两种统治方式,即“政治统治”与“技术统治”,并且借助海德格尔的技术之思,提出“技术命运论”,以之作为技术统治时代的思想策略和生存策略。作
本书专题讨论马克思、尼采、海德格尔三位德国大哲指向未来的哲思,故立名为《未来的启思》。作者认为,在技术工业启动不久的19世纪中期,马克思就已经敏锐地洞察到了一个文明大变局,即自然人类文明及其精神表达系统的颓败以及技术统治时代新文明的形成。稍后尼采提出虚无主义断言,并且以“权力意志”和“永恒轮回”之说重建形而上学,即他所
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提出了中华文明的五个突出特性即连续性、创新性、统一性、包容性、和平性,深入阐释中华文明五个突出特性,对于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书稿主要从哲学视角系统梳理中华文明五个突出特性的基本内涵,力图厘清中华文明五个突出特性的哲理学理,讲清楚中华文明之所以传
韩庆祥教授在《作为分析框架的哲学》这部著作中创造性地提出了作为“分析框架”的哲学方法论,并以此为基础系统阐释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辩证法、人性论、社会历史规律、21世纪马克思主义等一系列重大理论问题和现实问题。这一方法论对于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新发展,特别是在深入理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开辟马克思主义中
“少年急救官”公益活动项目由中央统战部于2022年5月启动,旨在通过专业、系统、持久的工作投入,全面提高中小学生对“生命”的理解和保护能力。“少年急救官”组委会和PNSO合作,为中小学生这一群体量身创作出聚焦食品安全和科学膳食的《少年急救官:生命教育科学艺术挂图2》,用8张大挂图,通过简明扼要、生动有趣的讲述,帮助中小
本书是作者对阅读和诠释学潜心笃志学习研究后的成果。全书共20章。前9章的内容为阅读总论(阅读的意义、作用、概念、历史和阅读文化)和阅读的四要素理论(作者、文本、读者和语境);10-12章是从阅读到诠释学的过渡章节(在阅读中寻觅阅读理论、什么是诠释学和诠释学的历史);13-20章的内容为诠释学理论(前理解、共通感、视域融
《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评论》是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复旦大学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心多年的学术成果。该成果以21世纪世界马克思主义研究为核心,立足于哲学,融合社会学、史学、政治学等跨学科的交叉视野,通过吸收和借鉴国外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资源,加强国内外马克思主义研究的交流与合作,促进马克思主义研究的发展为宗旨,倡导从社会
相关是“预测”的基础,因果是“决策”的前提。长期以来我们重视政策制定,随着社会的发展,经济社会的新现象、新问题不断出现,单靠传统的经验来决策已经不能应付日益复杂的决策问题。针对实际社会经济问题不同阶段的决策问题,本书主要研究以下三方面的内容:一是,事前的因果发现,即如何利用机器学习算法发现变量间的因果关系;二是,事中的
本书主要研究马克思实践哲学生成的理论基础、过程和路径问题,包括绪论及五章的内容。绪论主要介绍国内外实践哲学的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第一章主要阐述马克思实践哲学产生的时代背景、理论背景与逻辑前提,厘清理论哲学的理性逻辑与传统实践哲学的伦理逻辑、政治逻辑;第二章主要介绍马克思实践哲学生成的第一重逻辑——实践逻辑以及对理性逻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