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国小农”背景下,以土地托管为代表的服务规模化构成了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的另一条实现途径。由此,土地托管成为一项重要的公共政策而受到政府的高度关注。然而,不论是供销部门主导时期、主体转型时期抑或是工商企业主导时期,土地托管政策实践均遭遇困境。本研究以山东省和谐县8年的土地托管政策实践作为历时性案例,构建复合型治理
本书通过梳理已有研究成果,厘清了现代大学制度的包容性治理的概念和范畴,阐述了现代大学制度的历史演变及思想基础。通过对贵州现代大学制度建设进行调查,深入分析了现代大学制度的制度困境,以包容性治理理念为指导,提出了现代大学制度的路径选择。既立足于中国当前高等教育发展的新时期建设的实践,审视中国现代大学制度建设的全景,又对普
现代人虽是国家化生存,但未必理解国家如何与自身“心理”相通。本书揭示了以合法性与有效性增强为轴心的国家治理如何以文明为根基,以政治理念为宗旨进行政治体制构建、制度设计、治理方式选择、人财物资源配置、协同发展、达成共同体理想的心理机制。“中国本位”“问题中心”为取向的知识构建,试图跨越“个体”的心理学与“公共行动者”的心
本书关注了当前中国转型经济背景之下跨界创业现象,从知识视角出发,对跨界创业团队的交互记忆系统在影响其团队创造力方面的作用机理进行探究。本书主要探讨下列问题:(1)跨界创业团队的交互记忆系统对团队创造力的影响;(2)跨界创业团队的交互记忆系统分别对其知识共享和知识整合的影响;(3)跨界创业团队的知识共享和知识整合分别在交
本书运用社会地理学理论,以唯物辩证的时空观结合地域性、国家体制和国际性等视角,分析西双版纳立体生态环境奠基人口迁移、居住空间、生产方式、社会结构的层级特色,在文化交流、经济交往、社会互动和政治整合中浇筑了文化多样性和融合创新,建构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文化格局的地域特色,沉积着中国与“一带一路”倡议沿线东南亚国家“文化相交
情绪是人对所发生事件的一种心理反应的表达,没有好坏对错之分,但需要更适切的表达。每一种被忽视的情绪背后都是人潜意识的心理需求,强烈过激的情绪和行为往往在表达者隐藏的深层次的需求。因此,看清和读懂表层情绪和行为背后的情绪丛林才是发展情商的核心。本书作者没有过多着墨于艰深的心理学理论,而是通过自己多年来在心理咨询领域的体验
中国农村正经历着巨变,村庄在减少,农村人口在减少,农业在转型。为记录和更好地理解巨变中的农村,本书立足于社会学的学科视角,以中国农村社会发展经验为基础,系统回顾、记述和阐述农村从何处来、农村现状如何、农村将向何处去等农村社会学的基本问题。本书按照农村社会学的基本问题、农村社会学研究方法、村落与农村社区、农民及其社会特征
我们生活在被各种数据操控的时代。当我们面临去哪里上学、生活或者看病的选择时,我们都是依靠不同的排行榜做决定的。这些排行榜用精确到一位甚至三位小数的评分,对各种城市、学校、酒店、餐厅和医院进行排名。我们被困于数据的迷雾中,失去了方向。
本书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近代史所研究员耿云志和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所副研究员宋广波选编。所选篇目既有全面性,收录了胡适各个时期的主要著述,涵盖其一生学术文化历程;同时又有所侧重,着重选择了有启蒙意义、关乎个人修养与处事历练、做学问的态度与方法以及对人生与世局的观察与体验等方面的内容。这些或是激昂或是从容的文字充满
本书阐述了统计学中有关统计数据搜集、整理、描述及分析的基本方法。内容包括:认识统计、统计数据搜集、统计数据整理、数据特征的描述指标和统计数据分析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