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新闻报道是认知世界的重要方式,关于国与国之间具有影响力事件的国际新闻报道在世界图景的建构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由传播技术所引发的媒介环境差异、不同语言的阻隔、传播主体与传播受众间的交流意愿和既有的不平衡性报道秩序无疑是影响国际新闻文本差异的重要因素。本书所涵盖的内容既涉及作为环境的媒介技术所催生的融合传播情境界定,
本书摘编了作者撰写的部分文章,分为“育英观语”“上游之志”“谈政时言”“世俗见论”“杂说相音”等五个篇章。书中既有引导向上、启发感悟、催人奋进的言论,也有观察社会时事和政治的观点。这些文章就像一只划过湖面的飞鸟,在一望无垠的大湖里,掠过的身影可能显得非常渺小,但毕竟真实存在过。在这个信息快速传播的时代,任何事件在
本书系“媒体融合报道丛书”系列之三,对全国知名的主流媒体“红星新闻”进行典型案例解析,是对中央提出深度推进媒体融合发展、构建新型主流媒体的学界响应,也是促进学科发展并创新高校新闻人才培养自建案例库的积极举措。本书以红星新闻的转型创新为主干,具体针对其主题策划、重大新闻、深度调查、社会民生、特别聚焦、寰宇视野、公益服务等
本书收录了《感悟、学理与情采的结合》《廓清文学与历史的真实面貌》《近代文献整理的重大成果》《重构八世纪唐诗史》《从故纸到故事》《家集:独特的中国文化传统》等文章。
本书收录了《明清以来曲阜衍圣公府的地位、作用与影响》《清代山东孔府庄田的研究》《南宋、元代庙学祭祀中的鼎与炉》《明清曾子奉祀格局的确立与变迁》《孔子家族史上的伪孔之辨》《曾氏家族志编纂考述》《“封建遗存”的近代境遇:1928-1930年曲阜孔庙祀田的国有化争端》《“文治”与圣裔:南京国民政府对孔德成的借助及其困境》《近
多年来,我国新闻写作的教学和研究一直存在着重“术”轻“学”的倾向,往往停留在技巧层面,缺乏理论的深入总结。新闻文体史作为勾连新闻学研究中“学”与“术”的一个重要契合点,一直没有得到学术界应有的重视。 本书力图跳出传统编年史的框架,以“范式”变化为主线,纵横结合,对70年来中国新闻文体的演进展开阐释:首章为纵向研究,提出
2021年7月21日,深圳推进“图书馆之城”建设作为公共文化服务领域唯一项目入选国家发改委公布的《深圳经济特区创新举措和经验做法清单》并向全国推广。以规范化、标准化引领“图书馆之城”高质量、可持续发展是公共图书馆建设“深圳模式”的重要内涵,也是打造公共文化服务标杆的重要一翼。本书汇集了深圳图书馆牵头研究编制的4个级标准
本书为教育研究类图书。图书从家校合作的背景入手,结合相关理论,在详细梳理国内外家校合作的实践经验和成功案例的基础上,提炼家校协同对儿童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儿童阅读素养作为儿童核心素养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基础教育研究的焦点。同时,图书结合当下儿童阅读以及家校共育的现状及存在问题,对形成原因予以追溯,进而探寻家校的良性
本书主要内容涉及博物馆文物资产管理、内部控制研究,撰写内容依据2017年12月中央印发《中共中央关于建立国务院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报告国有资产管理情况制度的意见》要求,将文物资产作为国有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纳入国家对国有资产管理体系中,为加强江苏省国有博物馆馆藏文物资源资产管理,2021年12月江苏省文物局批准南京市博物馆成
本书涵盖融媒体中心创作的短视频、纪录片、直播、H5、漫画、动画、微电影、MTV等多种报道形式,涉及自主客户端建设运营、新兴技术成果应用、管理模式创新、国际传播推广、商务服务合作等领域,充分反映了融媒体中心蓬勃向上的内容生产能力和积极探索的进取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