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关于大众传媒的学术研究译著。大众传媒既可唤起人们回忆往事的兴趣,也可帮助人们储存与回溯记忆。在《传媒与记忆》中,乔安妮·加德汉森通过分析广播电视、流行音乐、明星消费、数字媒体、手机使用中有关记忆与遗忘的典型案例,揭示了大众传媒与记忆之间复杂的互动关系。涉及“难忘事件”的媒介表征、参与记忆与遗忘的大众媒介工具、储存
本书主要以时间为序,以人物的媒介批评活动为基本线索,细致地梳理和分析了中国近现代(1815-1949)一百多年间所发生的重要媒介批评活动、重要媒介批评人物、重要媒介批评文本,不仅对该时间段内媒介批评的主要内容、主题、方法和特色等各个方面,进行了较为细致的梳理,而且关注媒介批评与新闻传播之间的互动关系。全书除绪论、后记、
本书研究了昆明公共图书馆的资源建设和管理方法,从公共图书馆资源的类别与建设原则入手,介绍了图书馆资源的来源及选购方式、智慧图书馆的建设路径、图书馆文创产品的开发、图书馆阅读推广活动的开展、图书馆功能升级和服务转型、图书馆古籍保护与开发利用等知识,同时对图书馆数字信息资源的共建共享进行探讨,包括政策、原则、机制、内容、技
本书是一本学术专著,主要论述大数据时代智慧档案建设与管理,由大数据与档案工作、智慧档案的基础设施与信息系统建设、智慧档案信息资源建设、智慧与档案信息化保障体系建设、智慧档案数字化建设、大数据时代数字档案馆与智慧档案馆建设、大数据时代档案管理探析、大数据时代电子文件管理及纸质档案的数字化、大数据时代档案管理技术、大数据时
本书为首都图书馆招标采购项目北京市“最美书评”征集评选活动优秀作品集,是北京市“全民阅读”工作重点项目“阅读北京”的成果展示,在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出版已经6届了,已成为我社传统项目,这是第7届。该项目以2022年“阅读北京”最美书评获奖作品中一、二、三等奖70余篇为素材,由首都图书馆组织专家审评编写,由北京师范大学文学
本书主要从信息化与档案信息化、档案信息化建设的任务、档案信息化发展与现状、当代档案信息化设施建设、当代档案信息化资源建设、当代档案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当代档案信息化保障体系建设、档案信息化建设与管理创新探索等方面进行了较为深入、系统地论述。
1913年2023年,首都图书馆已经走过了一百一十年岁月。这110年间,首图始终遵循以人为本、读者至上的理念,致力于传承历史、沟通未来的使命,不断耕耘着、奉献着,也与首图的万千读者一起成长着。值此一百一十年生日纪念之际,各界以书为友、因书结缘的朋友们表达了他们对首图的情感和祝福,内容丰富,感情细腻,为此,首都图书馆编计
《青岛官报》创办于1900年7月7日,由德国胶澳督署主办,面向青岛中国民众、德国侨民以及德国本土发行。发行之初为不定期发行,后改为周报。作为官方报纸,报纸以德文为主,在刊登需要华人知晓的文告时,以中德文对照刊出。该报书本形式,16开,刊登各种法令、法规、市政建设、人事任免、政务活动、船舶消息、天气报告等内容,另有大量青
科技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电子信息工程的现代化技术的进步。针对当前我国电子信息工程现代化技术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本书立足于电子信息工程行业的发展与变化,对电子信息原理与技术进行了深入的剖析。具体内容包括:通信系统基本概念、信号分析、信道与噪声、模拟调制系统、数字基带传输系统、数字信号的频带传输系统、脉冲编码调制系
书稿试图解决一直以来研究界将《新青年》思想加以割裂的问题。第一次将《新青年》11卷刊物的内容作为一个整体来研究,呈现了《新青年》文化思想的全貌。此外,在流变中把握其不变的思想逻辑,而不是任意地选取片言只字来代替对文化思想的把握。书稿材料丰赡,不仅选择《新青年》上的材料,还兼顾《新青年》所处时代中的各种相关文献。从浩如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