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先达腊》是傣族最知名的文献,几乎家喻户晓;它也是泰国、老挝、缅甸、柬埔寨等国重要古籍文献。它与汉译佛经《六度经·须大拏经》《太子须大拏经》《菩萨本缘经·一切持王子》等主要内容相同,可确认是同一本生故事。该文献还与新疆于阗文《善财王子须大拏譬喻经》,藏族古籍《智美更登》有同源关系。本研究以傣族知识分子最认可的13册《
本书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体,以蒙古语谚语为研究对象,围绕蒙古语谚语中的爱党爱国情感、团结和谐精神、锐意奋进精神、守信重义精神和品德修养追求进行阐释,深刻揭示了蒙古语谚语文化的丰富内涵,深入探讨了其与中华文化不可分割的密切关系。全书体例以分篇主题题解为纲要,以经典蒙汉文对照为核心,配有蒙古族著名作家的诗歌、散文以
《西藏大学公共藏文》(三级)书稿,作为一部涵盖教育、文法、文学与写作等多领域的综合性著作,其知识性与实用性并重,展现了显著的出版价值。紧扣西藏社会发展需求,融合教育改革成果,旨在培养兼具扎实藏语基础与双语能力的应用型人才。该书特色鲜明:一,全面锻炼学生听说读写技能,适应多元文化环境;二,深化人文精神,精选正面内容,促进
本书研究海南黎语哈方言的特点、使用情况、语言习得方式,哈方言使用者的语言态度、语言兼用以及双语教育等问题。以三亚崖城区北岭郎典村黎族青少年为重点,分析黎族青少年母语使用特点、受汉语影响的表现、母语能力下降的原因和极少数青少年不懂母语的现象,探讨黎语哈方言的语言和谐及其原因,勾勒黎语哈方言的发展演变脉络,从黎语哈方言的语
全书一共有6章39节内容。作者用心编写,从简单的载瓦文字母、声母、韵母的拼读、拼写方法为切入点,对载瓦语文字词的拼写规则、词组的分连写法、词的拼写原则进行深入浅出的阐释。并用简洁的示例和范文将学习的要点进行剖析,使得载瓦文的学习更加直观,书稿的实用性和可读性进一步增强。为初学者提供实用性、可读性较强的学习用书。
本书在形式句法学研究范式下,提出一个名词性短语形式句法理论方案,系统考察黎语名词性短语句法结构,旨在挖掘和分析更为细致的语言事实,对黎语进行理论刻画。本书把黎语名词性短语分为两大类:内涵式名词性短语和外延式名词性短语。在内涵式名词性短语方面,本书主要讨论黎语形容词结构和关系结构,重点关注形容词和名词的句法关系,以及关系
本书是近年来作者在西夏文献学领域研究成果的汇编。书稿含中、英两种文字,融汇中原传统和少数民族文化,内容涉及西夏政治史和文学史的考辨、西夏儒家文献和宗教文献的解读,以及对国内外本领域成果的评介。作者在研究中强调西夏原始文献与中原传统文献的互证,希望以此来见证历史上各民族间的文化交流和交融,同时探讨西夏文献的解读方式,希望
本书以乙种《女真译语》为研究对象,由明代四夷馆中女真馆所纂,也称四夷馆《女真译语》,内容分“杂字”和“来文”两部分。“杂字”为女真语和汉语对译词汇集,包括每个词的汉字对音、女真文及汉义;“来文”则移录当时进贡的女真文和汉文表文。本书“杂字”以德国柏林国立图书馆藏明抄本为底本,以日本东洋文库藏明抄本和中国国家图书馆善藏明
本书是对云南省澜沧拉祜族自治县、内蒙古自治区新巴尔虎右旗两地的拉祜族、蒙古族语言使用情况的调查研究报告,作者对边境少数民族聚居区的本民族语、国家通用语、其他少数民族语、外语等语言和文字的使用情况、语言能力和代际传承、媒体语言和社会用字等进行了田野调查,对语言能力进行了测试,结合国家与地方法律法规,对语言使用状做了描写。
本书稿是北京大学巴特尔教授的蒙古语语义应用研究专著。本书稿基于用蒙古语沟通时语义所发挥的作用,旨在提高蒙古语语义的人际交往与沟通中所发挥的作用,阐明了蒙古语语义的应用。书稿分8章系统论述了蒙古语语音、词汇、句法的语义学基本问题,对蒙古语的语义从应用研究角度作了较详细的阐述和深入研究,对蒙古语语法研究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