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仪礼郑注句读》十七卷,清张尔岐撰。张尔岐以为世人苦《仪礼》难读,皆因不晓章句,后儒说解叠床架屋,反失经注原貌,认为欲明《仪礼》,当守者唯郑注、贾疏,故研精覃思,撰《仪礼郑注句读》,全录《仪礼》郑康成注,摘取贾公彦疏,而略以己意断之。又因经、注、疏文古奥难通,张氏撰著时于字句旁加句读,方便后学者阅读。句读为讲经之基础,
西南史诗是中国史诗的重要组成部分,自古在中华大地上根脉延绵。尽管在时代的洪流中,史诗的传统形式逐渐消退,但生长于民间,赓续于时间,承继于空间的西南史诗文化精神仍在这片土地上传承,并牢固地流淌于人民血脉。本书初步考察西南史诗的类型特征与文化空间、万物起源与文化想象、英雄轨迹与文化理想、原初意象与文化表达、演绎规律与文化价
本书以翔实的史料、活泼的笔调详述中国古代饮食文化、娱乐文化、婚姻文化、家庭文化、养生文化和丧葬文化的方方面面,力求既有知识性,又有可读性,以助读者对古人的饮食、娱乐、婚姻、家庭、养生、丧葬有确切而感性的了解。本书分上中下三卷:上卷为饮食、娱乐;中卷为婚姻、家庭;下卷为养生、丧葬。三卷各有十个章节,每章讲两个要点,并用两
本书是一部研究地方风俗文化的专著,全书共有七章,以七夕节假为对象,围绕长江流域的非遗地图,通过七夕传说、故事来表现忠贞不渝的爱情观、夫妻和睦的家庭观、纯正规范的道德观,诠释了爱情的永恒和七夕的文化魅力,找到了优良文化传统与时代精神的契合点。梳理并以精美的图文再现了长江流域的刺绣、剪纸、织染等女红技艺,图文并茂地介绍了古
本书深入挖掘并描写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为读者呈现千年来中华文化的智慧结晶、历史的印记和文化的辉煌。通过这次文化之旅,我们将穿越时空,探索丰富多彩的中国传统。无论是古老的节庆,还是寓意深远的生肖文化;亦或是声音悠扬的古典乐器和反映季节变迁的二十四节气都可以看到我们国家古老文化的精妙之处,此外这本书里还描写了古代伟大的建
传统节日是一个民族或国家历史文化长期积淀凝聚的结晶,我国传统节日多种多样,内容丰富,清晰地记录着我国民族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文化内容,是我国悠久历史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传统节日文化是一份宝贵的精神文化遗产和需要传承和发扬的人文思想,蕴含着丰富的教育内容和巨大的教育价值。让孩子认知和了解传统节日,既可以促进他们的情感、
本书以缅族村落——瑞萨延村中长期的田野调查为基础,重点关注该村落中的一种特殊的民间信仰——苏蒙拉崇拜。该书首先运用历史文献的分析方法,对瑞萨延村及其民间信仰苏蒙拉崇拜的历史与神话进行搜集、整理及分析,探讨不同版本的历史与神话之间的差异及形成原因。接下来呈现该村落中苏蒙拉神庙的空间结构特征,对神庙中的行动主体进行分类,并
《中国风俗史》是张亮采所作的一部洞悉中华民俗变迁的佳作。它以纵向时间为轴,从远古跨越至明代,横向覆盖饮食、服饰、婚丧嫁娶、祭祀等社会生活各方面,运用丰富史料,细致展现不同时期风俗的传承与变革。通过这本书,读者能知晓传统节日起源、民间信仰发展,探究风俗与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内在联系,在风俗演变中触摸历史,感受中华文化的
礼是中国古代文化的主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文化区别于世界上其它文化的主要特征。作为中国古代思想之集大成者、宋代理学的主要代表朱子对于礼有着颇多的讨论。研究朱子的礼学思想有助于了解朱子在建构其理学体系的时候从古代礼文化当中吸收了哪些元素以及古代的礼文化经过宋代理学的洗礼有着哪些变化和发展。关于朱子礼学思想,较少学者能够将其
本书收录有关中国传统民俗文化的关键词约150个,涉及中国民众生活中常见的思想崇尚、岁时节令、人生仪礼、衣食起居、文学游艺五个部分。本书旨在通过梳理、归纳和总结一些特色鲜明、具有代表性的中国传统民俗文化关键词,挖掘隐藏在民众日常生活里的行为关切和思想文化,向世界展现承载在中国人民“日用而不觉”的民俗事项上的独特精神气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