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通过对国内外高校学生就业能力研究文献的研究和梳理,从理论研究和实证分析两个维度探讨在新时代背景下高校学生就业能力提升的问题,探寻切实可行的就业能力提升路径,为解决我国大学生“就业难”提供突破口。本书从高校学生就业能力的内涵、就业能力构成要素以及对高校学生就业能力产生影响的因素,构建了大学生就业能力要素体系及就业能力
本书为学术论文集。本书包括“党建与思政”和“培养与管理”两个部分。以“双一流”建设为契机,从加强研究生思想政治工作、合理优化学科结构、改革研究生培养体制机制、实施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加强导师队伍建设、提升导师责任感和履职能力、提升研究生培养质量、全面推进研究生教育改革工作入手,探索新时代、新理念、新要求下研究生
本书在综述性梳理我国有关大学生法治教育研究现状,回顾总结我国大学生法治教育的历程和实践,结合国外大学生法治教育的经验借鉴的基础上,从法治教育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相关概念界定和性质、内涵、发展规律等学科核心要素着手,系统梳理理论基础内容,阐述大学生法治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在关联以及二者协同融合的必要性和时代性,多维度
本书为学术著作。高校作为弘扬立德树人的重要主体,理应主动积极参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如何发展和创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融入到思政教育中去,培养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精英人才,一直是四川大学深刻关注和聚焦的问题。在学校的支持下,依托文学与新闻学院的强大师资和硬件支持,一支由4位专职教师、5位学生骨干和
本书通过查询、考证、整理史料,讲述重庆大学从筹备到正式成立背后的故事,旨在铭记历史,不忘初心。重点讲述从1929年7月24日重庆大学筹备委员会成立到1929年10月12日重庆大学在菜园坝杨家花园正式行课,如何在短短的3个半月时间创办一所大学;面对各方争议如何据理辩驳;短时间内如何解决经费、校址、人员、招生等问题;如何在
本书从创新创业理论与方法的本源出发,分为理论篇和实践篇两个模块:理论篇重点介绍创新意识的激发、创新思维产生和创新思维的训练方法、创业者素质和能力的提升、创业团队的组建与管理、创业机会的识别与把握、创业风险及其防范、创业模式的确立和选择、开展创业调查、创业计划书的编写、创业资源的融合、创业企业的设立等知识。实践篇主要以四
1983年,武汉大学筹建新闻系,开启了在综合性大学中发展新闻传播学学科的新篇章,历经传承演变,伴随着中国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步伐,在改革创新中不断发展和壮大。本书为武大新闻学院院庆的师生回忆录,回忆四十年来,武大新闻学院发展历程上的点滴记忆。学院在大家心中,是家一般的存在,也是大家赖学习成长的地方,更多的是
本书是为庆祝湖北工程学院建校80周年而作的一部校史,旨在进一步梳理湖北工程学院办学实践,总结办学经验,启迪学校未来发展。全书分为四篇十三章,共约40万字,记录湖北工程学院自1943年到2023年的办学成就和奋进历程。其中,第一至九章是对2008年出版的《孝感学院志》的改编,沿了编年体例,保留了原校志的重点内容,对结构作
本书为教育史学术专著。近代以来,全球高等教育和知识系统经历了深刻的变革,其主要发生于20世纪中叶。本书聚焦这一时期中国高等教育和知识生产的转型历程。通过研究表明,小而精的大学在这一时期普遍实现了规模扩张,大学的学科及师生规模持续增长,成为“大大学”;而科研组织方式则日渐让位于团队化的集众式科研,呈现跨学科、周期长、资源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市场竞争的加剧,高等教育机构也面临着越来越大的压力,需要调整和完善自身的人才培养模式。在这个背景下,产教融合模式开始兴起,成为了高校人才培养的新方向。本书以”产教融合下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探析”为选题,从产教融合的内涵与特点、产教融合的理论与功能作用等不同方面切入,探讨产教融合的基本理论,并对产教融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