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以19141927年由清华考选而派遣留美的53名庚款女生为研究对象,将她们视为一个具有典型特征的群体,以女性的视角,从生命历程的维度,系统梳理了她们的成长轨迹、教育故事、职业成就以及婚育生活
古典小说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璀璨明珠。了解古典小说,可以学习其中蕴含的丰富的人文智慧、民族心理、文化操守。本书选择我国历史上的10位小说家刘义庆、元稹、罗贯中、施耐庵、吴承恩、吴敬梓、蒲松龄、曹雪芹、纪昀、李汝珍,将他们的人生经历、创作历程用漫画的形式展现出来,并对他们的作品加以介绍,以期通过图文并茂、寓教于乐的方式,让
本书主要借助我苏东坡之口讲述苏东坡生平之事。主要内容由九个章节组成,前八章重在写实,尽量用比较轻松的笔调叙述苏轼的一生概况;最后一章截取苏轼生平传闻逸事,更是有趣。本书在叙述中不时选用苏轼生平诗词文作品,巧妙地或借我之口、他人之口分析评价了苏轼的一些重要作品、思想和为人。使人在阅读中自然而然地获得了关于古典文学的熏陶,
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本书从新华社公开播发的为了民族复兴·英雄烈士谱专栏中精选讲述抗战英烈感人事迹和故土重访的文章,并配以人物图片、经典语录,汇集成册,力求全面、生动、多角度地展现英烈生平和事迹,借由一个个鲜活生动的英烈故事,重现那段血与火交织的艰难岁月。全书内容权威、通俗
《顾颉刚和他的弟子们》是一部以闻名中外的古史辨派为研究重心的现代学术史著作。本书并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学术史著作,首叙顾颉刚的学术成就、影响和品格,次及他的育才之方,然后选择若干个案,具体再现学术授受的情景及顾氏师徒间的一些恩怨是非,着眼于陈述和分析顾颉刚和他的弟子们(何定生、谭其骧、童叔业、杨向奎、刘起釪)师生之间的关系
在岁月长河中,北京孕育了众多杰出的文艺家。本书是一部以第一手文献构建的文艺图志,通过追寻20位文艺家的创作轨迹,在红墙灰瓦间勾勒出新中国文艺建设者的集体肖像。这些文艺名家在北京留下了深刻创作印记,又以各自方式将个人创作融入时代洪流,共同铸就了新中国文艺建设的辉煌篇章。本书最珍贵之处在于其对历史文献的探寻和守护。探微可知
葛昆元,《上海滩》杂志原常务主编,编辑部主任,资深编审。本书作者长期担任上海市方志办、上海通志馆所属的《上海滩》杂志的编辑工作,历任编辑、执行副主编、常务主编等。本书所收录的百余篇文章,是其在数十年编辑工作中,采访撰写的文化名人访谈和纪实类文章,大部分曾在文史类杂志和报刊发表。所采访和撰写的对象有作家、学者、艺术家等,
《上海教师》讲述上海教师的成长故事,总结教师发展的上海经验,书写上海教师的过去、现在与未来。本辑精心设计了专题、教师发展、课堂教学、行动研究、调查、国际比较等,关注教师职业特征和教师专业发展规律,集学术性与专业性、实践性与综合性于一体。其主要探讨教师教育领域的突出问题,反映国内外教师教育研究的最新成果,为教育行政部门的
《郭沫若研究》作为郭沫若研究会的会刊,是以郭沫若及其著作为研究对象的学术专刊。本书为2025年第1辑(总第20辑),收录论文凡22篇,涉及史学研究、文学研究、古文字学研究、翻译研究、思想史研究以及史料辩证等诸多领域,内容丰富,论之有物。其中,2024年是《甲申三百年祭》出版八十周年,本辑特约三篇文章组成专栏。“文学研究
本书梳理和总结了中国科学院院士、半导体器件与电子学家、信息科学家王守觉在半导体器件与微电子技术、人工神经网络与多维空间仿生信息学等领域的科研活动、科研成果和学术思想。主要包括王守觉院士生活和工作的珍贵照片、科研历程、亲朋好友的回忆文章以及在国内外高水平期刊、会议等发表的具有代表性的论文等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