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收录了民国著名诗人徐志摩的文学作品,与目前市面上所销售的大部分单一类型文集不同,本书所收录的作品涵盖了徐志摩的诗歌、散文和小说等三个文体的作品。内容更是涉及到徐志摩一生中的不同时期,可谓贯穿了徐志摩的一生。
本书收录了民国文学大师许地山的经典文学作品,其中包括经典名篇《落花生》在内的散文作品共32篇以及15片著名小说作品。
本书收录了现代著名爱国主义者和社会活动家,著名作家、诗人郑振铎先生的部分经典作品,其中包括散文21篇,小说12篇,诗歌9篇。《别了,我爱着的中国》、《猫》等作品,更是因被收录于中小学教材,而被大众熟知。
石评梅一生中,创作了大量诗歌、散文、游记、小说,尤以诗歌见长,有"北京著名女诗人"之誉。作品大多以追求爱情、真理,渴望自由、光明为主题。石评梅的作品无论是对光明的渴望、爱情的追求,还是对妇女和社会的解放,都充满了柔弱女性的奋力挣扎和不断追求真理的执著精神。她的作品呈现出从充满时代悲哀的叹息到对理想追求执著精神的转变过程
《在中线上行走:理性、自由地剖析时代痛点》为徐汉雄时评精选集,书中收录的时评文章,对当下社会,从施政得失到官场恶习,从民生琐事到天灾人祸,从舆论民意到公民素养等等话题中的时代痛点,用理性、客观,富有人文情怀的文字给予有力的批判,同时折射出新媒体人在新时代所应具备的媒介素养。
本书是当代中国生态文学读本系列第七辑。 《听江声浩荡》不拘体裁,从小说、文艺理论到诗歌,选编了包郑小驴、徐东、王国华、冯娜、陈瀚乙、马永波、辛泊平、李佳怿、王晓娜、项建标、王池光、蓝歌、余怒、凌之鹤多位60、70、80后作家、诗人、学者的作品,文字流畅清晰,风格各具特色,文学到学术的过渡和跨越完美契合在编者的编选意图之
1937年秋,叶圣陶一家从苏州西迁,于1938年初到达重庆,后又转入乐山,与心之所系的上海亲友渐行渐远,只能靠书信相呴相濡。日军的飞机在中国的天空狂轰滥炸,连叶家在乐山的居所也遭波及,每封书信的分量可想而知。 1942年,叶家已转入成都。叶圣陶历尽艰辛,到当时文化人集中的地方桂林去,在饱尝人生不相见的况味后重逢老友,感
辞典是人们学习语言的辅助性工具,对外汉语学习辞典作为对外汉语课堂的延伸,在语言学习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本书以《商务馆学汉语辞典》为研究范本,对释义模式元语言进行阐发,制定出汉语学习辞典模式元语言的构成性规则,并运用计算机数据库技术,构建汉语学习辞典微观结构、中观结构及宏观结构的释义模式元语言体系。本书的研究目的在于规范
清末民初文献丛刊:中国小说史略(全二册)
孙晓玲、李屏锦主编的《孙犁作品老年读本》选篇的标准便专一在孙犁各个创作时期尤其是晚年所著中,写老年的和为老年写的两种。所谓写老年的,就是作者文字中以老年为描绘对象的;为老年写的则是写给老年人看的文字,抒发自己对老年生活的感触的文字。当然如果以创作时期来看,以上两类作品,自然很多都是孙犁晚年趋于化境的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