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主要分为六大板块,选取了吴晗论述政治、经济、军事、历史人物、民风民俗等方面的文章,重现了中国古代政治、经济、军事的运作机制和中国古代特有的民风民俗现象。此外,还集结了大量的史料,对司马迁、于谦、文天祥、徐霞客等历史人物进行了客观的分析和评述,具有很高的史学研究价值。在这本书中,吴晗以自己独特的见解,生动地诠释了中国
本书是一套历史通俗读物,作者熊逸调用自己多年的学术积淀,借助最新的考古研究成果和几百部经典著作,对《资治通鉴》秦纪三和汉纪一至汉纪六进行了细致解读,内容丰富精彩。
本书记录下南京大屠杀幸存者的一瞬间,也能为他们的人生留下珍贵的纪念,让每一次的翻阅,都能成为对历史的回望。
本书以“史记学与大学生人文素养研究”为研讨重点,收录论文60余篇,分为五个部分:一、《史记》文本与注释研究;二、《史记》与大学生人文素养研究;三、《史记》思想文化研究;四、《史记》文学艺术研究;五、史事研讨及其他。
《太平天国及晚清社会研究》由南京中国太平天国史研究会主办,主编朱庆葆。本辑共收录文章17篇,分为“太平天国及晚清史研究”“档案整理及考证”“追慕先贤”“综述及书评”四部分。“太平天国及晚清史研究”栏目收录7篇文章,讨论了《北华捷报》对太平天国的报道、咸同时期的直隶团练、太平军在常澧地区的军事活动及影响、太平天国时期扬州
本书从马克思主义实践哲学的基本观点出发,阐明社会文化的实质及其多种存在形态;分析作为社会文化核心内容的文化价值观念,阐释和论证社会进步和人类文明的价值尺度;探讨政治与文化的关系。重点阐释和论证,文化自信与道路自信、制度自信和理论自信的关系;阐释和论证民族文化自信的基本内涵。论证当代中国的文化自信的三个方面的根据和四个方
本书共有九章,涉及云南的藏族、彝族、纳西族、白族等民族文化。最为珍贵之处是作者近10多年来的大量田野调查成果,以“他者”的眼光,观照云南这片红土高原的自然之景和人文之情。作者对藏族文化情有独钟,书中涉及宗教、神山、民居、门饰、色彩等等,凸显香格里拉藏族独特风貌;纳西族文化研究主要突出其包容性特点,选择纳西族玉龙县具有多
关于康巴的研究可以正式命名为康巴学,本书是关于康巴学的研究成果,属于“康巴学史”或“康巴学发展史”。百年以来,在康巴学的学术演进史上,先后出现了四种范式的康巴学,它们分别是传教士的康巴学、经世者的康巴学、人类学的康巴学与历史学的康巴学。传教士的康巴学主要是外来传教士培植起来的。20世纪初期,他们中的一些人在传教的同时,
本书主要从城市记忆视角深入研究沈阳城市史,对《黑图档》进行全面梳理清代沈阳城市记忆,运用第一手的档案研究沈阳城市史,329册《黑图档》是近年刚出版的清代档案,内含丰富的清代沈阳的全方位的记载,以往的研究很少利用到黑图档,这是很大的缺陷。沈阳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是清代的陪都,有世界遗产名录的一宫两陵,以往的研究主要侧重于
西周和春秋战国是中华文明走向成熟的重要时期。本书采取历史文献与考古发现相结合的科学方法,不但对西周成周城和东周王城的地理位置、形制规模、结构布局、兴废年代以及东周王陵的分区和沿革进行深入探索,取得全新的研究成果,而且还对周穆王西征、禹铸九鼎、嫦娥奔月、圭表测景、王子乔升仙、王子朝奔楚和苏秦事迹等重要问题进行现代阐释。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