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学的学术实践活动很早就已经存在。《长安学与长安学人》精选与长安学与长安学者相关的研究与反思的论著41篇,阐释长安学研究的对象、性质、内涵及其现代价值,以期提供关于长安学作为独立的学科与专门研究领域的基本认知,以及对长安学历史渊源的总体认识。 丛书简介:长安学十年学术论著选集是一套10卷本文集。文集从从学科理论、古都
本书作为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教授自选集丛书之一,收录了近年来作者在各种报刊上发表的26篇学术论文。为突出本书特色以及方便读者阅览,笔者按照研究主旨将收录的论文分作地域崇祀研究、民间叙事研究、礼俗互动研究、西南族群研究、运河社会研究、卫所军户研究六个专题,每一专题包含数篇论文。从研究时段来看,本书绝大部分论文讨论的时段
《有趣的历史:中国近现代篇》共有六章,既突出了历史进程的时序性,又凸显了历史发展的主线。借助真实、有趣、鲜活的故事讲述了从鸦片战争到改革开放后的中国近现代历史。为了使读者更宏观、更准确地了解历史事件的来龙去脉,《有趣的历史:中国近现代篇》还设有辅助小栏目,既有助于读者从历史深处解读历史,又可以拓展读者的思维广度,培养历
本书立足于文化批判的理论视域,从唯物史观、实践哲学和人学理论出发,审视传统文化“天人合一”“人我合一”与“欲理合一”的文化价值理念如何在当代完成创造性转化,并在此基础上考察经过创造性转化的传统文化如何服务于当代的文化实践。作者在对传统的西方现代性理论进行批判的基础上,重新阐释传统与现代的关系,从理论和实践两个向度论证传
《魏书》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专记少数民族政权史事的正史,其《刑罚志》是魏晋南北朝时期唯一完整流传下来的“刑法志”,记载北魏一朝从远祖的部落制习惯法时期逐渐融入中原法制发展进程的历史,涉及立法、司法制度,以及刑罚种类、重大疑狱等,是我们了解拓跋魏乃至北朝法制的基础资料,也是进一步研究法律儒家化、胡汉法制融合、理解中华法系形
本书是一本关于管城的科普绘本。郑州市管城回族区是全国五个城市民族区之一,位于郑州市中心城区。区内交通四通八达,京广、陇海两大铁路线在此交会。西周初,称管国,管城之名由此而来。3600年前,商汤在这里建立开国之都一亳。这是目前已知仍屹立于地面的中国最早的都城遗址,为郑州入选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国“八大古都”提供了重要佐证
本书为李宏塔的传记。李宏塔,河北乐亭人,党员领导干部忠诚干净担当的典范,系李葆华之子、李大钊之孙,曾任安徽省民政厅厅长、安徽省政协副主席。本书通过档案资料和对李宏塔的访谈,立体还原了李宏塔的成长过程、工作经历和家风建设,展现了一名优秀党员干部的风采。书中通过十余个章节,叙述了他从毕业参军、进入共青团和民政厅工作,在民政
本书是作者从政治史、文献学、天文历法、历史地理等角度围绕《史记》的记载而展开的系列研究。所收文章秉持作者一贯的风格,有强烈的问题意识,犀利的语言风格,材料征引丰富,逻辑论证严密,有些问题采用适当推论。这组文章中,作者对于既有成说,如:焚书坑儒、西楚霸王等,都做出了与前人不同的解说,但亦能言之成理,成一家之言。
王仲荦(1913-1986),浙江余姚人,著名历史学家。在魏晋南北朝史、隋唐五代史、古史分期、中国经济史等研究领域皆独树一帜、自成一家。一生从事文史教学与研究,孜孜不倦,潜心著述,《王仲荦著作集》集合了其九部著作:《魏晋南北朝史》《隋唐五代史》《北周六典》《北周地理志》《敦煌石室地志残卷考释》《金泥玉屑丛考》《西昆酬唱
本教材是配合传统文化理论教学而开发的一本综合性、系列性、实践性活动教材。教材遵照教育部“三教”改革要求,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如何做到“创新性转化、创造性传承”进行了有益尝试。全书共有26个内容丰富、可操作性强的传统文化教学实践活动,旨在为传统文化实践活动教学寻找出了一条系统化、多样化的教学设计思路,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传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