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为什么不做皇帝?曾国藩是汉奸卖国贼吗?曾国藩是如何识人用人的?曾国藩晚年位极人臣时为何深感痛苦与无奈?梁启超向曾国藩学习什么?……唐浩明四十年来随笔精选,解读历史上真实的曾国藩和他的朋友圈,揭秘历史小说的创作心得和背后的精彩故事。
《莫砺锋讲唐诗课》不是一本普通的诗词赏析集,而是一次由顶尖学者引领的唐诗深度之旅。南京大学资深教授、百家讲坛诗歌唐朝主讲人、古诗词研究大家莫砺锋教授,以其四十余载学术积淀和独特生命感悟,为我们打开了一扇通往唐诗山河的最佳观景线路图。 这本书中,莫老师像一位亲切的向导,带你轻松走进李白、杜甫的诗意世界。没有晦涩的学术术语
喝土豆汤、逛菜市场、听胡同里的吆喝声……这样一件件的小事这样一个个普通人甚至是陌生人才是生活的正经事由 生活中,并不是每天都会下雨,也不是每晚都出星星;花好月圆总是属于少数人,月白风清总是属于幸运儿。大多人,大多日子,却是庸常琐碎、寡淡无味,甚至会有许多苦涩和不如意,怀才不遇的折磨会更多。
如果太史公司马迁穿越到高校历史系求职,递交著述《太史公书》,会得到什么样的职位? 历史叙事与历史理论研究,应该是什么样的关系?在新史料不断被发现的今天,历史应由谁如何书写?这些都是作者贯穿本书的思考。须知,历史在科学与艺术之间,一切历史都是推想。 本书为历史学家李开元的历史文化随笔,他以师法司马迁,打通文史哲为终身之志
《通灵宝玉与玫瑰花蕾<红楼梦>中的导演课》是徐皓峰对《红楼梦》的独特解读。作为作家兼导演,他凭借深厚的文化研究功底和丰富的创作经验,从文学与电影的双重视角重新审视这部经典。书中,他不仅梳理出全新的人物关系与荣宁二府的另类样貌,还将曹雪芹与希区柯克等世界电影大师作比较研究,揭示《红楼梦》的艺术高度与创作原貌。通过细节捕捉
《心灵摆渡》是一部励志、悬疑类都市情感小说。女主人公陈默,在人生是要努力奋斗还是投机取巧、价值取向是仁者大爱还是只为一己私利的矛盾中挣扎,在经历了人生种种波澜后最终选择正确的人生道路,获得美满的人生。在小说中,被名利冲昏头脑的韩沙、为求上位不择手段的江依琳等都得到了应有的下场。相反,一身正气的编剧桑妤和心地纯良的周晓璇
被困住的人,如何才能过上想要的生活?作者舒国治以逃跑的姿态,走出了一条自己的路。在台北的街头闲晃、在世界各地漫游,一碗简单的炒饭,一次心旷神怡的站桩皆能唤起他的意趣,虽然身处闹市,但他在纷乱中守住不乱的心,坦然优雅地将精神世界筑成一座桃花源。 舒朗简淡的文字如澄澈溪流洗去心上冗杂:当大多数人困于社会规训、为金钱奔忙而内
本书首次从群体分析和文本阐释的视角来考察明代考据学,尝试构建以杨慎为核心的中晚明考据学群体的理论体系,并从六个方面展开研究:一是明代考据学的逆势成长,二是杨慎与中晚明考据学群体的形成,三是杨慎与中晚明经学考据群体,四是杨慎与中晚明史学考据群体,五是杨慎与中晚明子学考据群体,六是杨慎与中晚明文学考据群体。通过考察明确指出
漫长的农耕文明以其特有的唯美浪漫造就了中国浩如烟海的民间传说,它们曾在民众的生活中发挥着解释说明或寄托美好情感的功用。在现代社会背景下,它们的发展传承却遭遇了严重危机。白蛇传可谓特例,它发端于农耕文明,发展于工业文明,繁荣于当代社会,并逐步确立了其“经典”地位。在其经典地位的建构过程中,一方面,诸种形态的白蛇传,包括口
本书为作者近年来从事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与批评工作的“有感而发”,内容主要集中于历史化视野中的经典作家作品重读和新作初评,旁及当代文学思潮和现象研究,所涉文体包括小说、诗歌、散文。对于经典文本,作者尝试在新的历史视野和问题意识中重释其意义空间,以此彰显经典性与当代性、私人性与公共性的多元链接和复杂交互;对于当下新作,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