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时期正值文学改革大潮流,传统文学渐渐变得不受重视。不过源于民间的词因为文字比较通俗、内容以男女情爱为主,符合当时提倡通俗文学的思潮,而得到了不少重视。当时出版的词集注释大增,由清代及以前的不足30种,在不足40年间大增至接近100种。这些注释虽然多是当时的教科书或普及性读物,却是研究民国学术的重要研究材料,值得置放
本书收集并整理了关于壮族诗人农冠品诗歌研究的成果,涵盖文学史、论著及评论文章三个维度,并通过作家自述的形式,收录了农冠品关于诗歌与文学自我认知的 核心文章。在对农冠品诗歌的研究中,本书不仅深入研读其诗歌作品,还收集并梳理了诗人的人生经历、创作历程及相关研究成果。
一千多年以来,杜甫的“诗圣”的地位可谓无人可堪比肩, 作为诗国中光芒万丈的集大成与开新者,杜甫之诗风格浑成,意象独出。 台湾大学中文系欧丽娟教授代表作之一《竹影鲸歌:杜甫的意象世界》 致力于足以显发杜甫生命与艺术成就的标志性意象, 如竹、花、月、鸥鸟、大鲸、鸷鸟等,吸收传统中的灼然慧见, 将杜诗意象纳入《诗经》以来的整
本书以历届“中国新闻奖”(1979—2022年)通讯类获奖作品为研究对象,基于新闻叙事学理论,结合新闻学、叙事学、语言学、符号学与美学等相关理论,旨在探究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为核心的新闻通讯作品叙事话语的演变特征、外在动因及发展趋势。本书为构建具有本土范式的中国新闻叙事学理论体系,以及参与全球新闻叙事学的理论秩序和制
《古代诗词歌赋中的美食鉴赏》是一部面向高等职业教育烹饪工艺与营养专业教材,通过学习历代诸多文人关于饮食文化的诗词歌赋,既可以感受到中华优秀传统饮食和烹饪文化的韵味和文学性,也可以领略到中国古代社会的风土人情和历史面貌。诗词与烹饪的交融是两种文化的碰撞,展现出了中国古人的生活智慧。纵观历代文人的烹饪诗词,其承载的不仅仅是
晚清政治小说的发生与域外文学有着直接的联系,其中与日本明治时期的政治小说关系最为密切。晚清政治小说在发生过程中选择性“移植”了明治政治小说的文学要素,并在本土文化中实现新的生长。本书以晚清政治小说和明治政治小说的文本关联为依据,将晚清政治小说的发生置于现代国族主义形成的时代文化视域之下进行考察,从晚清政治小说发生的文化
本书以王国维的《人间词话》为研究中心,结合王氏手稿原貌风格,并旁涉其他文论著作,尝试提出这册词话的诗学史的原初结构,即风人深致、盛唐气象及境界的华夏诗学三界。王国维在诗学方面是以文学三书名世的,而三者之间又是以《人间词话》为机枢。本书认为,王氏不得不首先完成对词之品格的学理升级,那就是五代两宋之词确实具有与两周风雅、大
客家童谣是非常具有地域特色的综合教育素材和音乐样本,是在符合儿童理解能力、生活经验、心理特点和欣赏趣味的前提下,以客家方言为载体,用简洁生动的韵语创作的音乐作品。通过将客家童谣融入歌唱教学实践的创作方式,可以把客家传统文化以音乐学习的方式保护和传承下来。本书稿还收录了客家艺术创作者根据童谣内容创作的泥塑作品,从多个方面
《用古诗打开历史卷轴》是集生、化、物于一体的儿童博物古诗科普书。用形象有趣的漫画搭配朗朗上口的释义搭建起一座古诗和科普结合起来的“博物馆”。书中分几大板块,分别介绍了早期的生物、地理、物理等相关学科,让小读者在学习古诗、理解古诗的基础上,以此为延展了解更多的古代科学方面的知识。对标6-10岁年龄段,图文结合让讲解更生动
《乐府学》是国家一级学会乐府学会会刊,由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首都师范大学中国诗歌研究中心主办,河北师范大学文学院协办。第三十一辑包含18篇乐府学相关专题论文,涉及上古三代至明之礼乐制度;对民间俗乐、南朝西曲、唐宋琴曲的专题研究;对《郊祀歌》《悲哉行》《朝鲜竹枝词》的专篇研讨分涉中国古代文体流变与中国古代诗词的域外书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