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体性与美好生活——当代西方伦理学中的两种幸福路径研究》作者刘科,系上海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研究方向为伦理学、道德教育理论。本书是作者负责的上海市哲社一般项目科研成果。福利与德性是当代西方伦理学中探讨幸福的两种主要路径,体现了伦理学对善与正当问题的深入阐释。本书重在展现这两种幸福路径在近三十年间的实质进展,将
智识生活是什么?它能为我们带来哪些方面的益处?普通人如何过上一种富有思想的智识生活?在这个浮躁功利的时代,人人都奔波忙碌,几乎每种事物和每个人做事的价值都以“有用与否”这个尺度来衡量。久而久之,人变成了工具,工作毫无意义,生活疲惫无着。哪里可以寻得持久的快乐、内心的笃定以及人格的庇护?在希茨看来,智识生活可以培育人的内
《孝经》为儒家经典经典之一,主要阐述了儒家关于孝道和孝治的问题,对中国乃至东亚伦理和文化的发展影响深远。本书先从《孝经》的主要内容,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独特地位谈起,进而对《孝经》的成书背景、成书过程进行了简要介绍。然后按照《孝经》十八章的内容,逐句详细介绍了其隐含的丰富思想和深刻意蕴,并穿插以诸多古代先贤的感人故事,对
家风是一个家庭的文化格局、软环境,它以无形式、有气场的形态影响着每个家庭成员的思想和行为,显示家庭对社会的态度和贡献。《中国式家风》一书对中国家风的起源、家风的里程碑、家风的类型、家风与家教、家风的形式、家风的定义、家风的大概念等都作了探索性的诠释,以较为风趣的典型事例诠释观点,内容翔实,有论有据,文风活泼,结构严谨,
本书坚持立德树人的教育方针,秉承“关爱、同行、严谨、激情、求是、创新”的宗旨,以引导新时代学生“自我定位、自我增值、自我挑战、自我超越、自我实现”为理念,以指导学生科学规划职业生涯和严格管理自我为突破口,引领学生“投身社会实践、实现个人价值、追求辉煌人生”。本书以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和通用能力为核心,以素质能力进阶为导向
本书主要记录了由技能强国平台团队主导的第二届大国工匠创新交流大会暨大国工匠论坛直播实录,包括看见——大国工匠的创新之路(6位大国工匠)、工匠说——我们的成长之路(6组大国工匠的采访对话)、对话——工匠人才的培养之路(3组会干部选树经验)、呈现——工匠之夜群英会等章节,以及第二届大国工匠创新交流大会暨大国工匠论坛“最具人
1.主要内容:每课内容包括学习目标、知识结构、课前预习题、课中重难点解析、课后巩固题、实践活动记录等内容。2.主要特点:拟采用双色印刷,按教科书章节顺序编写。其主题以历史时期为序,以我国古代发明创造的具体事物或实施的工程为主要对象,包括垄耕、司南、曾侯乙墓编钟(青铜器)、璆琳(玻璃)、都江堰、蜀锦、蔡侯纸、赵州桥(石拱
《放手的练习》是一部面向大众的治愈系生活指南。本书倡导通过“放弃物品来设计生活的空白”,思考和练习“放手”。尽可能减少不必要的物品,以较低的固定费用(最低生活成本)生活,并减少工作时间和家务劳动。如此一来,生活有了余裕,然后只需按照生活需要工作,并享受爱好或悠闲度日即可,如果希望获取更多财富,可以利用额外的能量提升技能
孝道是中华民族尊奉的传统美德。在中国传统道德规范中,孝道具有特殊的地位和作用,已经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优良传统。本书的作者立足于继承和发扬遂古走来之孝道,去其糟粕,取精用弘。以“孝始于心”“孝贵于行”“孝成于能”“孝美于智”四篇,把传统文化同现代理念相结合,旨在抽象与具体之间,架起一座引渡的桥梁。兴于身,著于家,成于国。
本书对工程与社会的概念进行了整体概述,全书主要内容包括工程的定义、工程的社会性内涵、工程可持续建设社会维度下的议题、对工程社会与可持续建设研究的思考,以及“新工科”背景下针对工程社会意识与工程精神的培养方法探索。进而,本书从“工程实践活动中的伦理”、“工程师及其责任”、“工程价值与文化”、“工程的安全与风险”、“工程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