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困住的人,如何才能过上想要的生活?作者舒国治以逃跑的姿态,走出了一条自己的路。在台北的街头闲晃、在世界各地漫游,一碗简单的炒饭,一次心旷神怡的站桩皆能唤起他的意趣,虽然身处闹市,但他在纷乱中守住不乱的心,坦然优雅地将精神世界筑成一座桃花源。 舒朗简淡的文字如澄澈溪流洗去心上冗杂:当大多数人困于社会规训、为金钱奔忙而内
在祖鲁王国备受尊崇的高阶武士姆皮耶津托姆比因触犯王国禁令被迫流亡到了纽约,他的名字被白人简化成艾姆-皮。在遥远的异国他乡,他失去的不仅仅是名字。为了谋生,他加入马戏团,与非洲同胞一起忍辱负重,扮演野蛮祖鲁人,以满足白人对非洲大陆的污名化想象。面对白人的歧视、剥削和羞辱,他顽强坚守自己的人格底线,捍卫祖鲁民族的文化传统和
评书名家连丽如,以独特视角对历史事件和各色人物进行演绎评说,使连派《三国》成为当代评书继承“讲史”传统的扛鼎之作,全景再现古典小说才子书的动人风采。 《评书三国演义(8):火烧连营》共三十回,从蓝田会文姬起,到火攻破曹丕止,包括定军山、杨修之死、水淹七军、刮骨疗毒、白衣渡江、走麦城、七步成诗、黄忠归天、书生拜将、夷陵
本书是明代著名文人、书画家唐寅诗文作品的整理本,唐寅著,陈书良、周柳燕笺注。全书收入唐寅诗词曲赋等600多首,文40余篇。校勘异文之外,别立题解,考证其创作年代、内容主旨等,笺注则解释语词,疏通文意,最后附以解析,赏析其艺术特色。书后附有唐寅年表。
本书首次从群体分析和文本阐释的视角来考察明代考据学,尝试构建以杨慎为核心的中晚明考据学群体的理论体系,并从六个方面展开研究:一是明代考据学的逆势成长,二是杨慎与中晚明考据学群体的形成,三是杨慎与中晚明经学考据群体,四是杨慎与中晚明史学考据群体,五是杨慎与中晚明子学考据群体,六是杨慎与中晚明文学考据群体。通过考察明确指出
漫长的农耕文明以其特有的唯美浪漫造就了中国浩如烟海的民间传说,它们曾在民众的生活中发挥着解释说明或寄托美好情感的功用。在现代社会背景下,它们的发展传承却遭遇了严重危机。白蛇传可谓特例,它发端于农耕文明,发展于工业文明,繁荣于当代社会,并逐步确立了其“经典”地位。在其经典地位的建构过程中,一方面,诸种形态的白蛇传,包括口
本成果主要以美国19世纪浪漫主义小说和散文、19世纪美国现实主义小说和20世纪现代主义小说为考察对象,以西方美学、艺术理念的演变以及19世纪新技术新再现媒介即摄影、电影的出现和演化为主要线索,从历时性、跨学科的视角,探究了源自英国的如画美学理论以及绘画、摄影、电影对美国文学创作理念、叙事模式、审美追求和形式技巧革新的影
本书为作者近年来从事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与批评工作的“有感而发”,内容主要集中于历史化视野中的经典作家作品重读和新作初评,旁及当代文学思潮和现象研究,所涉文体包括小说、诗歌、散文。对于经典文本,作者尝试在新的历史视野和问题意识中重释其意义空间,以此彰显经典性与当代性、私人性与公共性的多元链接和复杂交互;对于当下新作,作者
本稿是一部老上海生活主题的图文散文集。老底子的上海有不同于当下上海的气息和腔调。本稿以独特的视角和细腻的笔触,通过18篇文章生动地描绘了上海市民的生活点滴与集体记忆,包括"在没有空调的夏天,阿拉这样乘风凉""热气腾腾的四大金刚,是上海人味蕾深处的烟火记忆""老底子阿拉哪能过年?做蛋饺、吃暖锅、拎奶油蛋糕跑亲眷"等。每个
该绘本以《雨来没有死》的故事为蓝本,在此基础上进行了改编创作。绘本选取了雨来掩护交通员李大叔,与鬼子巧妙周旋,被鬼子抓到后冷静机智逃脱的精彩片段。展示了雨来富有革命理想、机智勇敢的小英雄形象。雨来淘气又勇敢的形象深受少年儿童的喜爱,因此被改编成连环画,拍摄成电视剧、电影等广泛传播。该绘本能帮助学生培养坚毅勇敢的革命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