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有十大经典,《伤寒论》是其中的一部。本书由广州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中医文献教研室校注。本次点校即以台湾故宫博物院藏明赵开美翻刻宋本《伤寒论》缩微胶卷本为底本。加入历朝历代、不同流派中医大家、名家对《伤寒论》的不同理解,包括近现代的一些新研究,是中医院校学生、中医基础和临床研究《伤寒论》人员的参考书。
张仲景学术研究是一项伟大而艰巨的工程,《金匮讲习录:陈亦工教授<金匮要略>讲稿》整理了陈亦工教授的《金匮要略》讲稿,简化了原讲义中的释义、校勘、词解等条目,使阅读更加连贯,并在《金匮讲习录:陈亦工教授<金匮要略>讲稿》中常用经方之后均附有1-2例陈亦工教授亲手诊治的病案,增加了实用性。通过《金匮讲习录:陈亦工教授<金匮
?中医元气神机法是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张东主任医师根据《道德经》《周易》《黄帝内经》理论,探索出的一条“新”思路,即不以疾病为中心,而是从元气着眼,从恢复健康入手,治疗疾病,并依此创立出“归一饮”“观复汤”两个基本方剂,分调阴阳,修复元气。元气神机法孕育十余年,经过无数临床实践均获良效。本书以此为依据,收集了各位名家
此次出版以1965年吴佩衡先生油印本《伤寒论讲义》为底本,重新整理而成。自1965年以来,该书未再版。吴佩衡先生长期从事中医临床和教学,积累了丰富的临证经验和学术理论,被誉为当代扶阳派的代表人物,主温药亦不排斥寒凉。本书为吴先生给学生讲解伤寒论的讲义,从体例和内容可见作者的目的是为了便于教学和指导临床。本书分概论和各论
国学经典藏书 彩色详解 黄帝内经(套装4册)
针灸是针法和灸法的合称,其内容包括经络、腧穴、刺灸技术。而在学习这一传统的临床技能时,常用到有关经络、穴位的相关知识,而中医的经络和穴位繁多,具有知识点多、记忆困难的特点。本书将中医经络腧穴知识分门别类予以系统整理,择其精要配上直观的插图,以供初学者学习与记忆,且用表格列出了常用特定穴的名称、定位与主治,以便于查找。并
本书附以七篇大论原文,供读者对照甄别;并将《内经》所引上古佚文单列篇章,供研究者参考;另附作者对五运六气理论创新性研究论文,启发读者思路。
《仲景经方案例导读(供中医学、针灸推拿学、中西医临床医学等专业用)》根据经方的组成和作用,按照类方原则分别编列了29章(第一章桂枝汤类方、第二章麻黄汤类方、第三章葛根汤类方、第四章下瘀血汤类方、第五章栀子汤类方、第六章陷胸汤类方、第七章泻心汤类方、第八章白虎汤类方、第九章承气汤类方、第十章栀子大黄汤类方、第十一章柴胡汤
《伤寒论后条辨直解》,十五卷,清·程应施撰。《伤寒论后条辨直解[中医非物质文化遗产临床经典读本(第二辑)]》又名《伤寒论后条辨》,分礼、乐、射、御、书、数六集。礼集包括张仲景自序,辨伤寒论五篇和王叔和序例贬伪,不计卷数。书后附《伤寒论》原本编次,《伤寒论条辨》编次和《伤寒论尚论篇》编次。程应施,字郊倩,其生卒年不详,一
《黄帝八十一难经》由战国秦越人撰。该书设八十一难,阐发中医学理论的一些重要问题,为中医经典医籍之一。由于文义深奥,历代注家注本颇多。《勿听子俗解八十一难经》系明·熊宗立撰。熊宗立(1409-1482年),字道轩,号勿听子,建阳人,通晓阴阳医卜之术,曾对多种医经及临证医籍加以编纂和注释。《勿听子俗解八十一难经[中医非物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