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以图片为主,附以文字说明,展示了山东省东营市利津县所辖部分村庄的自然风物、文化古迹和村容村貌,也有对这些村庄各个历史时期发展足迹的反映,以及对历史名人和民间非物质文化艺术的挖掘、缅怀和传承等。既能为后人研究利津历史提供资料,也能为党委政府在制定村庄建设规划、保护历史文化古迹、发展乡村旅游业等决策时提供有益参考。同时
该书分上下两卷,主要内容是解州地区两大关帝庙碑刻题记,是研究关公文化的重要文献。关公文化是我国民俗文化及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起于道德尊崇,关乎传统道德、士民生活、周边经济等等多方研究,对其相关碑刻题记的收集,是研究传统文化的重要举措。
该书是山西省晋中市太谷区史志研究室组织的太谷旧志影印出版项目的成果之一。将晋中市太谷区图书馆馆藏善本民国版《太谷县志》原样影印,集中展现了这一珍贵版本的历史风貌。该志上承明万历《太谷县志》、清乾隆四年《太谷县志》、乾隆三十年《太谷县志》、乾隆六十年《太谷县志》、咸丰《太谷县志》、光绪《太谷县志》,下启第一轮、第二轮太谷
《历代金石文献集成》(第一辑)影印出版宋以后金石类著作73部,锁线精装共99册,共计29410页。古代金石学所产出的金石典籍,记载保留了大量金石文献、金石器物图形和古代学者研究金石的各种丰硕成果。金石典籍的价值非常广泛,除上述言及的古代学者利用金石证经补史、考究古文字的作用外,在当代文化视野下,金石典籍还具有考古学、文
《轴心时代的波斯与中国——张骞通西域前的丝绸之路》是一部研究古波斯历史和早期中西方文明交往的社科著作。结合中外学者的研究成果,对波斯帝国各郡国贡使浮雕进行辨识和确认,为中西方文明的早期交往提供了确切的实物证据,为张骞通西域前的丝绸之路的研究提供第一手的文物资料。通过中外出土文物和馆藏文物的对比研究,梳理出张骞通西域前的
《皇舆表》是清康熙年间喇沙里等奉敕编纂的一部重要地理著作。该书的初修、增修跨越了二十五个年头,先后两次开工刊刻,康熙皇帝为此书两次作序。本书记录的时间跨度为尧舜禹三代(实为秦朝始)到清初,以县为核心上考所属下考所辖,以正史、通志、方志等相互考证,条分缕析地列出各级行政区域名称的前后变化以及所管辖范围的变化。本书相对《中
本书收录清代金石著作《金石萃编》(卷四十一至卷八十六),希冀为长安学、地方史、学术史及中国古代文化研究提供资料,以促进学术研究及社会文化的发展。
本书内容包括:安岳石窟概述、毗卢洞摩崖造像、华严洞摩崖造像、卧佛院摩崖造像、玄妙观摩崖造像、千佛寨摩崖造像、圆觉洞摩崖造像等。
本书的整理者创立了一套较为系统的史料编纂体系。作为一套大型的综合性资料棠编,《汇编》根据不同的历史时期分为了四辑:第一辑为五四运动至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的资料,第二辑为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的资料,第三辑为抗日战争时期的资料,第四辑为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的资料。每一辑均根据政治、经济、外交等主题割分为若干类目,类目
新中国成立初期,由中国史学会主持,几乎当时所有国内著名历史学家都参与编纂的一部关于中国近代史研究的大型资料汇编。其编纂时间之长、动用人力物力财力之多、规模之大、涉及范围之广、作用影响之深远,在中国近代史书籍编纂领域中是空*绝后的,也是研究近代史的学者所必须翻看、查阅之资料。本编《北洋军阀1912-1928》卷,共8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