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志是晋代陈寿编写的一部主要记载魏、蜀、吴三国鼎立时期的纪传体国别史,详细记载了从魏文帝黄初元年(220)到晋武帝太康元年(280)六十年的历史。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区大典》是国家出版基金资助的国家重大出版项目,按省级政区分卷,采用工具书辞条类目式编纂,以省级、地级、县级、乡级4个层次的政区为词条,设置政区概况、自然条件、经济概况、社会发展、基础设施、名胜旅游、重大事件、著名人物、城区市政建设9个一级栏目,近40个二级栏目,内容涉及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历史、环
《归善斋三谟章句集解》,是《归善斋章句集解》的第二册。典、谟,属于《尚书?虞书》,而《尚书?虞书》惟有典、谟二体,即二典、三谟。《归善斋章句集解》,意在汇集众家之解,以供读者探觅其善,以免限于一家之言。三谟,即《大禹谟》、《皋陶谟》、《益稷》三篇,继于二典之后。二典、三谟,统共五篇,为《尚书?虞书》的全部内容。二典,记
《礼记注疏》,东汉郑玄注,唐孔颖达疏。原郑注二十卷,孔疏七十卷,南宋绍兴初年合刻并为六十三卷,附唐陆德明音义。《礼记》自郑注单,大行于世,颖达取之以为疏。其在《礼记正义·序》中,自述其修此书,乃以治礼之皇侃、熊安生二家为本,\"据皇氏以为本,其有不备,以熊氏补焉。必取文证详悉,义理精审,剪其繁芜,撮其机要\"。取二家之
敦煌藏经洞的古藏文文献,大约是被英国斯坦因(1905年)和法国伯希和(1908年)分别掠取了一半,其中很多重要文献分藏于两地。《法藏敦煌藏文文献》自2006年开始出版,至今已经出版18册,大约半数;本书由西北民族大学、上海古籍出版社和法国国家图书馆合作,包括全部法藏敦煌藏文文献的图版。本书为法藏敦煌藏文文献第19册,收
金石学为考古学前身,是对古代器物的研究,始于唐朝。唐代韦杰等史家已开始收集金石碑版,并运用于史学着述了。北宋欧阳修的《集古录》是现存*早的金石学专着,所收集器物上自周穆王,下到隋唐五代,内容极为广泛,随得随录,不依时代编次。赵明诚的《集古录》是一部继欧阳修《金石录》之后,规模更大,更有价值的研究金石的专着。着录所藏金石
《王大户与九龙山:北方青铜文化墓地(套装上下册)》集结了5座墓地的发掘情况:重点介绍了王大户与九龙山两座墓地的情况,中庄墓地做了简要介绍,硝河和米沟墓地作为附录附于主体报告之后。这5座墓地均分布于固原市,年代均为春秋战国时期,对发掘的材料进行了体质人类学、分子考古、动物考古、费昂斯珠等多方面、多角度的研究。
伯力审判即哈巴罗夫斯克审判(thetrialofHarbarovsk),是1949年12月25日至30日由前苏联政府在伯力城对12名前日本陆军军人在战争期间实施的细菌战罪行进行的审判。伯力审判是日军部队在侵华战争时使用细菌武器这一罪行的第一手审判材料,是指证日本实施细菌战的重要原始证据。伯力审判是东京审判的延续与补充,
本书以时间为序,上起后金天命元年(一六一六),下至清光绪三十三年(一九〇七)。在这期间,天津发生的历史事件,大至朝廷的重要决策,小到乡间的传闻轶事,著者悉数收录。书中对天津的建置沿革、风土民情、地质地貌、民间故事、遗闻琐事以及有关世道人心之言皆加以着录,间附考证。本次影印出版以天津图书馆藏储氏稿本为底本,全书八函四十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