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画院志》的编撰工作,是习近平总书记倡导起动的浙江省“文化研究工程”系列研究项目之一,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是坚定文化自信的重要文化研究工程。中国自隋唐起有宫廷画家,五代有皇家画院雏形,到宋代建立宫廷画院,南宋为画院发展的鼎盛期,为中国画留下大批不朽名作,成为中国美术史的一座高峰。此后的元明清,画院或类似机
《粤剧表演艺术大全》按粤剧表演艺术涵盖的不同内容和艺术特点,分为做打卷、唱念卷、音乐卷、剧目卷、舞美卷,本书稿为舞美卷。在总体设计上,舞美卷延续已出版的三卷样式。舞美,即舞台美术,涉及舞台演出过程中所需要的化妆、服装、效果、道具、布景、灯光等内容。书稿共分5个篇章,系统梳理回溯和介绍了粤剧艺术百年以来常用的化妆头饰、服
本书是《粤剧表演艺术大全》丛书之一。编辑部追根溯源,反复论证,深入挖掘和整理,采用音视频重录、示范等方式,还原了粤剧例戏排场的渊源与实际发展,按照行当、文武场、表现形态、还有现在广泛使用与已经淘汰四种分类方式列举粤剧古老排场的分类,并详尽介绍了近190个粤剧排场(即根据实际情况搭配、借用的“组合套路”)。在精选剧目篇中
谢稚柳(1910—1997),原名稚,字稚柳,后以字行,晚号壮暮翁,江苏常州人。是鼎足当代,集诗书画创作、考证、鉴定、研究等于一身的世所公认的大家。陈佩秋(1923—2020),生于昆明,祖籍河南南阳,字健碧。陈佩秋的作品浑然天成,用工笔双勾,赋以重彩,在艺术技巧和艺术境界上把工笔花鸟推到了新的高度。本书收录谢稚柳、陈
本书由著名版画史学家齐凤阁教授主编,用原样影印的形式,将国家图书馆、上海鲁迅纪念馆、个人收藏家等所藏的民国时期的新兴版画文献进行集中整理和再版,共汇辑相关文献200余种(不含单幅作品),内容包括鲁迅有关版画信札、鲁迅编印的版画集,以及民国时期出版的版画期刊、版画技法理论著述、个人版画作品集、版画作品合集、木刻连环画作品
《西厢记》是元代戏曲家王实甫的名剧,元杂剧最伟大的作品之一,传刻甚多,影响巨大。元曲被王国维誉为一代文学,但元曲在元代如此盛行,却无元代刊刻或抄录的曲谱留存,成为中国戏曲史和音乐史上的遗憾。《西厢记》到明末仅有弦索调的清唱,此种弦索音乐相比后代的昆曲音乐,与元杂剧音乐较为接近,是探知和恢复元杂剧音乐面貌的最重要文献。本
本书汇集鲁西南地区冯广鉴、段玉鹏、孙宜才、齐开义、乌峰五位书法家新近创作的书法、绘画、篆刻作品五百余件。所集书法、绘画、篆刻作品,均为作者新近精心创作的作品,是五人艺术成就的最新展现,内容多为经典古诗文,赞美家乡、反映改革开放的伟大成就等主旋律为主。本册为孙宜才书法。
本书作者用画笔记录了中大的参天大树、红砖绿瓦、如茵草坪,中大的寒来暑往、晨曦晚霞、雨雾艳阳,中大的房前屋后、密林小道以及穿梭其间的师生行人。内容包括中山大学的怀士堂、孙中山先生铜像、康乐园黑石屋、马丁堂、格兰堂、康乐园中区、惺亭、陈寅恪故居、图书馆、乙丑进士牌坊、博物馆、八角亭、模范村、学人书境、永芳堂等。
本书作者历经三年时间编改,讲解历代书法名家的艺术特色、风格特征。书中共收录来自来自全球15家顶级博物馆,包括故宫博物院、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西安碑林博物馆、旧金山亚洲艺术博物馆、日本宫内厅三之丸尚藏馆等在内的50多位历代书法大家的120幅传世名作,从甲骨文、石鼓文、金文演变而为大篆、小篆、隶书,至定型于东汉、魏、晋的
上海师范大学是一所历史悠久的高校,早在20世纪五十年代初,就开办了音乐、舞蹈、美术等专业。之后,又先后设置了戏剧、影视、动画、设计、建筑等学科。七八十年间,形成了一流的师资队伍,为社会培养了数以千计的艺术人才,创作了许多优秀的艺术作品,撰写了大量高质量的著作、教材和学术论文,在海内外高等教育界和业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