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万寿盛典图》以纪实的笔法,全景式地再现了康熙六十岁寿辰(康熙五十二年三月十八日)之际,京城内外的官员、百姓自北京西郊畅春园至皇宫神武门结彩张灯、杂陈百戏、迎銮呼祝的盛大场面。图中所绘故宫神武门、景山西门、北海五龙亭、西安门以至西直门之盛景,沿途各省所搭戏棚及披霞牌坊、游廊等,另银局、漂染坊、镖局、粮食店及茶饭房台
本书分为“图版”“作品说明”“参考文献”“索引”四个板块。“图版”共收录海内外博物馆藏界画画家萧晨、袁耀等的绘画作品近90件,各有全图和局部图若干,系统而全面地反映了各位画家在不同时期的创作全貌及经典作品;各作品内容则包含了作品的基本版权信息与题跋释文、说明及钤印的原大呈现与释读,为读者全方位地了解该幅作品提供了详细信
本书精选了国家图书馆珍藏的明清至民国时期的《三国演义》二十六种珍贵版本中的插图。选入的版本包括学者公认有重要研究价值的周曰校刻本、汤宾尹校正刻本等,编者将各版本中的插图进行整理、汇集成书,共十册。
本书精选自乾隆年间至民国时期共十九种不同版本的《红楼梦》插图,整理影印出版,共五册,旨在为学界研究提供便利,同时向社会展示精致的插图,开拓读者的欣赏视野。
本书选取国家图书馆藏明清至民国时期二十五种《水浒传》珍贵藏本,将各版本插图整理汇集,影印而成,共三册。《水浒传》作为中国四大名著之一,脍炙人口,流传版本众多,始终是学界关注的重点,但是对其插图的研究一直未受到足够的重视。小说插图在明代广泛流行,能够大大增加小说书目的审美性,其时代风格、地区流派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目前学
本书选取国家图书馆藏明清至民国时期十四种《西游记》珍稀版本,对其插图进行统一的提取、整理,以影印的方式呈现,用以丰富《西游记》相关的研究史料文献、推动学界研究的广度和深度。
本书以沈树镛收藏的《刘熊碑》拓本、翁方纲双钩刻本、赵之谦双钩本为对象,一方面是复制还原实物,以展现其艺术性与物质性的效果;另一方面则通过对《刘熊碑》拓本情况的系统梳理,尤其是对沈树镛所收藏的两本双钩本的书法史意义的深入研究,进一步回答翁方纲和赵之谦是如何通过双钩《刘熊碑》这一行为,构建起一个关于《刘熊碑》的学术讨论平台
本系列丛书共8册,每册收录了5-6卷当初故宫刊物的原始内容。这是民国十九至二十五年(19301936)编辑出版的不带刊字的专题性刊物,共出版了47期。称其为刊物,主要依据该刊的前言:此刊问世之前,已发行长期刊物《故宫》(月刊)及《故宫周刊》二种,又议出长期书画集一种,以玻璃版精印书画名迹,按月发行,以补上述两刊之不足,
图案是中华文化艺术的血脉,是中国工匠创作实践过程中艺术智慧的结晶。研究中国图案脉络,可以从中学习、探索古人的智慧逻辑,寻找中国艺术设计的能量。 作者以原存的地毯“小照片”“设计线描图”“施工线描大稿”以及生产流程中标注的各种色线作为依据,运用现代数码技术,将珍贵的图案资料进行了复原,并展示于本书中。本书分为两册——传
《热贡艺术及传承人》丛书基于扎实的田野考察,采用口述史研究方法,借助影像记录手段,梳理热贡艺术鲜活的发展历史,力图全方位立体真实呈现热贡艺术的原生态文化生命价。《热贡艺术及传承人·唐卡》(汉文版、藏文版)为本丛书第一批成果。本册为其中的一本。以热贡地区的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更登达吉为调查对象,通过实地访谈、录音、摄影、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