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一一~一九二七年间,汉译日文书达到五百三十七种;而一九二八~一九三七年间,汉译日文书达到一千五百八十三种。内容涉及文学、哲学、经济和法律等学科领域,特别是日本有关唯物史观的著作几乎都被翻译成中文,很多经典名词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中国人。
《楚艺术全集》是“十三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获得2018年国家出版基金资助。《玉器卷》全书5万字,精选图片300余幅,在宏观简要地概括论述楚域玉器艺术风格的一些主要特征及其形成、发展、演化过程的同时,立足于艺术史,解读具有代表性的楚玉器艺术作品,具有较高的学术参考价值和史料价值。
《楚艺术全集》是“十三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获得2018年国家出版基金资助。《漆器卷》全书5万字,精选图片400余幅,宏观简要地概括论述楚漆器艺术风格的一些主要特征及其形成、发展和演化过程,同时,立足于艺术史,具体而细致地讨论有代表性的漆器艺术作品,为楚漆器艺术研究提供了较全面的视野和参考素材。
《楚艺术全集》是“十三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获得2018年国家出版基金资助。《青铜器卷》全书4万字,精选图片300余幅,青铜艺术是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楚国青铜艺术脱胎于商周青铜艺术,但在其发展过程中,充分吸收了长江流域各族传统青铜文化的因子,加上充足的矿产资源,使得楚国青铜器具有数量多、种类繁、品质高的特点。
本书以穿越6500万年、1万年、100年为三个尺度,讲述孩子为什么需要中国地理科普。以穿越6500万年的时间线索,讲述中国从哪里来,从而剖析华夏大地的阶梯、地貌形态、动植物特点;以穿越1万年文明为线索,讲述北方、南方、西部的地理、民族、人口、文化变迁;以穿越100年为线索,从交通、水运、桥梁、航天等角度讲述现代中国的大
本书是“浙江文丛”之一种。内收吴云金石学著作刻本、稿本多种。有《两罂轩题跋》《两罂轩彝器图释》《二百兰亭斋收藏金石记》《虢季子白盘释文》《盘亭小录》《汉建安弩机》《汉东海庙碑残字》《惠山听松石床题字》《二百兰亭斋鉴藏书画录》等。吴云为清代最著名的金石学家,其所藏多稀见未传之本。此次汇编影印数种,皆学界未见之本,翘首以盼
本书以涵芬楼藏宋本《资治通鉴》对傅增湘所藏百衲宋本《资治通鉴》进行改动,替换了其中个别卷叶,已非傅藏原貌。百衲本,是指用同一种书的不同版片拼印或用种书的不同版本拼配起来的本子。在现存古籍中,搜集建本残帙种类最多的,是傅增湘先生所收藏的百衲宋本《资治通鉴》一书,集宋刊本七种合成,具有极高的版本价值。
本书收录的《宋元四明六志校勘记》影印版由清代学者徐时栋校,陈子相补,为同治年间刊本,共31卷,分札记20卷,补遗2卷,校勘记、佚文4卷,杂录2卷,作者2卷,余考1卷。
《珠玑琳琅一陕西历史博物馆金文集录》包括上下两册,收录了陕西历史博物馆收藏的300件商、周、秦、汉有铭文青铜器,其铭文涉及地名、官名、人名等,是研究商、周、秦、汉等时期历史文化,以及中国文字从商周大篆到秦汉小篆、隶书嬗变的绝好资料。本书资料翔实,图片高清精美,将每件青铜器的铭文拓片、铭文照片和器物图像三位一体著录,便于
《庆阳北石窟寺内容总录》是北石窟寺全面调查工作的一个阶段性总结,本着客观、科学的原则,在对全部窟龛进行描述记录的同时,辅以窟龛平面、立面图及大量整体和局部照片,并收录1949年后历年的调查记录,具有较强的资料性,为今后北方石窟造像的断代和相关石窟的保护工作,提供了重要的依据。本书是在2013年原版基础上的修订,补充了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