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作者基于钢铁工业的前沿技术进步成果与多年产学研成果编写而成的,内容详细介绍了高精度板带连轧过程中从装备控制、工艺控制到产品控制的基础理论。全书共6章,首先介绍高精度连轧主要生产工艺流程与关键技术,其次着重介绍高精度轧制形状尺寸控制模型、产品组织性能控制技术、高精度连轧数字孪生及工艺优化技术、高精度连轧先进检测技术;最后阐述了高精度连轧发展趋势及新技术开发等内容。本书通过对装备稳定运行控制理论、轧制宏观形状尺寸、微观组织性能控制集成进行讲述,弥补了单独从装备运维、产品宏观控形或微观控性角度对
本书介绍了先进钢铁材料板带材热轧过程板形的高精度控制技术,包括热模拟实验研究方法、仿真模拟分析方法、轧辊磨损与疲劳研究方法、现场数据采集与分析方法和辊形设计方法等。本书全面分析了影响板形的主要因素,提出了一系列板形控制的方法,部分技术在现场应用中取得了良好效果。本书可供从事先进钢铁材料热轧板形研究和轧钢生产的工程技术人员参考。
本书整理了冲压模具现场调校常见工艺节点的操作方法、技术要求和故障处理,内容包括零部件的现场装配、模具的品质控制、模具调试、现场作业流程及安全等方面。其核心目的是规范模具制造和使用过程,提高工作效率和产品质量,确保模具的性能和稳定性,同时满足客户需求并保障生产安全。
本书系统全面地介绍了钢丝绳内部微动摩擦磨损特性和断裂失效机理方面的研究成果。主要内容包括:探析钢丝绳动力学特性及内部钢丝间接触力学行为,研制钢丝绳内部摩擦磨损模拟试验装置,揭示不同接触参数、接触形式、干摩擦、脂润滑、淋水、腐蚀、粉尘等复杂工况下钢丝绳内部微动摩擦特性和磨损机理,对比不同环境工况下不同接触形式钢丝间摩擦学行为,分析复杂工况下钢丝剩余强度及疲劳寿命演变规律,以及揭示钢丝绳内部钢丝断裂失效机理。本书具有较强的知识性、针对性和系统性,可供从事工程摩擦学相关的科研工作者、研究生以及技术人员
本书介绍了板料成形与体积成形过程有限元分析的理论基础,对材料本构关系与成形过程中关键摩擦边界条件进行了描述与评估,阐述了典型商用有限元分析软件建模与基本操作,并通过案例方式,分别阐述了弹塑性有限元法、刚塑性有限元法和刚黏塑性有限元法在零部件冷成形、温成形、热成形过程中的有限元分析,包括成形工艺、建模、有限元模型评估与应用等。
本书首先对金属塑性成形CAE分析涉及的基础理论,尤其是体积成形相关塑性理论及DEFORM软件的基本特点等进行了阐述,然后以板料成形有限元分析软件DEFORMV12.0为平台,结合著者多年从事相关领域的教研经验以及合作企业的技术人员的丰富实践经验进行了实例分析。
本书基于作者现有的知识水平,概述了管材塑性加工领域的一些*新进展。重点介绍管材绕弯成形工艺技术的研究进展,从绕弯工艺、塑性力学理论基础、成形过程数值模拟、成形缺陷抑制等多方面入手,对现有研究成果进行总结。此外,本书还收录了现有文献中常见的管材材料,如不锈钢、铝合金、钛合金和铜合金等,可供读者参考。本书内容涵盖现有文献中对绕弯工艺的研究成果,如绕弯成形工艺参数优化、管材塑性加工力学理论分析模型、绕弯成形缺陷的形成与变化规律,等等。
本书内容新颖,具有前瞻性,阐述了电辅助成形的基本概念与原理、基本工艺、应用实例,剖析电辅助成形中的微观现象,探讨该技术的前沿问题。该书共分为10章,第一部分为第1~3章,从电辅助成形历史、电流加热方法和电辅助单向拉伸切入,阐述了电辅助成形的基本概念、基本问题;第二部分为第4~7章,阐述核心的工艺技术,包括电辅助超塑性成形、冲压、连接和热处理;第三部分是第8~10章,阐述非热效应,即电流带来的组织演变、损伤修复和极性效应等。
本书共六个项目,内容包括连接片冲裁模具设计、垫片落料冲孔复合模具设计、直角支架弯曲模具设计、筒形插接件外壳拉深模具设计、汽车内部支架级进模具设计、汽车盖板零件拉延模具数字化设计。书中以真实生产项目、典型工作任务为载体,落实“岗课赛证”综合育人,融入新技术、新工艺。为方便教学,配套了视频、动画、电子课件、项目测试题及参考答案等丰富的数字资源。本书可作为高职院校模具设计与制造、机械制造及自动化等相关专业的教材,也可作为企业从业人员的岗前培训用书,并可供相关技术人员参考。
本书按金属结构的主要形式和冷作工艺的主要内容进行编写,包括基础篇、薄板篇、厚板篇、型材篇和拓展篇五大模块,将冷作工的基础知识与冷作技术进行有机融合,做了较为系统的介绍。本书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全面反映工程机械冷作技术,侧重应用性,能够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本书可作为技工院校、职业院校的教材,也可供相关技术人员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