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郁”“焦虑”“社恐”等已经成为现代社会大众耳熟能详的心理学话题,也常常在新闻媒体上占据头条。但是,到底什么是“抑郁”和“焦虑”?什么样的人会被评估为“社交焦虑症”?正常的“抑郁情绪”和需要专业帮助的“抑郁症”之间如何区分?什么样的人容易罹患心理障碍?不同的心理障碍应该如何治疗?我们又该怎么预防?这些话题则是变态心理学研究的领域。作为心理学的一大分支,变态心理学主要研究心理与行为的异常表现,它涉及各种精神障碍,如焦虑症、抑郁症、精神分裂症等。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探讨异常心理的成因,包括生物、
本书介绍了当代哲学中最活跃的领域之一心灵哲学,讨论了身心问题及其解决方案:包括实体二元论、还原物理主义、非还原物理主义、属性二元论、中性一元论、唯心论和形质论。以较为公正的立场深入且详细地探讨了这些理论的基本观点、理论优势和存在的问题。本书语言清晰易懂,深入浅出,即使没有心灵哲学基础也可以轻松阅读。非常适合作为本科生和研究生的入门教材,对心灵哲学有兴趣的读者也可以从中学到很多有意义的哲学内容。
《变态心理学(第二版)》是供专业人士、相关专业学生学习的教科书;在讲解变态心理学的发展历史、解释异常心理现象的理论模型的基础上,重点介绍了各心理障碍的表现,以及关于病因的生物、心理和社会文化因素的解释、治疗和干预。 本次更新改版,诊断标准以DSM-5为基础,并对比了ICD-11与之的异同;各章均增加了近年的研究成果,突出了我国学者在相关领域的贡献;同时,在案例的选择上,也尽可能选择我国学者报告的案例。在内容上,重点突出了心理学对异常心理与行为现象的研究、干预方面的贡献,从心理学的角度帮助读者了解
本书讲述你早起的第一件事和睡前的最后一件事是看手机吗?你是否经常拿起它“只是为了看一下有没有信息”,回过神来却是45分钟后了,你也很想知道时间都到哪里去了。你是否想少花点时间在手机上,但又不知道如何在不彻底放弃手机的情况下做到这一点?如果是这样,这本书就是你的解决方案。作者提出了一个实用的、易操作的“分手”计划,然后再和手机“和好”。我们的目标是什么?是一段让你感觉良好的长期关系。在本书中,你会发现手机和应用程序是如何让人上瘾的,并了解花过多时间在手机上如何损害了我们的注意力,以及深度思考和形成
马克思主义意识论从其结构本质上说是一种独特的心灵哲学理论,既博大精深,又具前瞻性。但一直以来,这一特色及其在意识论中的具体表现还未得到应有的揭示,其蕴藏的深刻的、前瞻性的思想成果也未得到应有的开发和阐释。即便是己有的阐述中也含有大量的解读空白和误读。这就需要我们用新的眼光、基于新的、发展着的理解前结构,吸收、消化和提炼当代脑科学与心灵哲学的积极成果,以促进马克思主义哲学意识论的发展与创新。
《如何摆脱行为上瘾》行为上瘾带给人的伤害,丝毫不亚于物质上瘾,但人们对它的重视程度远远不够,甚至根本没有意识到它正在伤害自己。直至某一刻,发现自己完全丧失了相关行为的自由选择能力,即使刷手机、打游戏已经不那么快乐,即使知道继续做下去毫无意义,也还是停不下来。想要摆脱行为上瘾,充分了解上瘾的生理机制至关重要。本书从神经生物学和脑科学入手,解释了上瘾的心理和生理原因,揭晓了上瘾的规律,剖析了“停不下来”背后的心理机制,让读者全面地、客观地认识行为上瘾,提高对诱惑因素的觉察力和免疫力,同时反向利用上瘾
20世纪下半叶以来,科学自然主义曾经一路凯歌猛进,在英美哲学中独占鳌头,成为一种“正统”主张。然而,近年来这种形势开始变化,出现了一种新的走向,科学自然主义越来越受到质疑,其强势地位开始动摇,人们开始对其本体论和认识论标准作“弱化”处理,从而提出各种新的自然主义形式。自然主义的弱化走向本质上反映的是心灵本身的复杂性,反映了“心性多样性”这一客观事实。
身处数字时代,我们比人类历史上的任何时代都更容易上瘾。上瘾不只与酒精、药物等化学物质有关,更加隐蔽不易被觉察的是行为,上瘾,就是那些做了之后感觉不错,情不自禁还想做,哪怕长期看来会给自己带来严重伤害的行为,如暴食、购物、沉迷手机、刷短视频等。本书从心理学、神经生物学和脑科学入手,解释了上瘾的生理和生理原因,揭晓了上瘾的规律,剖析了“欲罢不能”背后的心理机制,让读者对行为上瘾有一个全面的、客观的认识,提高对诱惑因素的觉察力和免疫力,同时反向利用上瘾的机制,利用全新的“无害行为”来替代之前有害的上瘾
本书旨在为他心直接感知辩护并完善他心直接感知。本论文主要是在身体现象学视域下,结合认知科学和神经科学的研究,阐述他心直接感知的产生基础、理论内涵、发展现状、面临的挑战与回应,在此基础上提出他心直接感知仍需解决的问题,运用梅洛-庞蒂的身体现象学完善他心直接感知理论,并将完善后的理论应用于自闭症、人工智能和交互性机器伦理的研究中。
沈学君,博士,教授,主要研究领域为国外马克思主主义。主持2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在国内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二十多篇,并有部分论文被《中国社会科学文摘》、《新华文摘》转载。他心问题是当代心灵与认知理论领域一个非常重要且基础的问题。深入研究他心问题,既使我们及时了解当代西方心灵哲学的动向,跟踪西方学术发展前沿,参与到世界范围内的哲学对话之中,又能深化我们对心灵本质、心身关系问题和世界结构图景的认知,从而更加全面准确地把握哲学基本问题,还能使我们深刻洞察西方哲学的内在逻辑和发展走向,进一步明确国内哲学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