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收录了广东省粤北下镇村、浙江省浙西新叶村及广东省粤北新岭村三个村庄的调查结果,分别从村庄的由来与沿革、村庄自然形态与实态、村庄经济形态与实态、村庄社会形态与实态、村庄文化形态与实态、村庄治理形态与实态对各调查村庄的具体情况进行了剖析,为读者呈现了一幅华南宗族村庄演变与发展的历史画卷。
本书以滑坡地质灾害为背景,将避灾移民纳入风险管理理论框架下研究、规范与实施。重点探讨了避灾移民的概念、分类、特征和目标,着重研究了避灾移民的迁移意愿和迁移风险分析方法、避灾移民迁移风险的评价方法;分析了现阶段避灾移民的安置模式及其特征等,其内容涉及灾害学、工程学、管理学、社会学等多学科交叉,同时注重案例实证,可以为避灾
监察院分区监察制度是南京国民政府行政监察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国民政府监察院分区监察制度的历史考察与当代启示》将监察院分区监察制度放在近代中国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的历史大背景下加以考察,从国家治理现代化的视角进行分析。行政监察是现代政府的一项重要职能,行政监察制度在现代国家政治制度体系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
《社会建设研究》是由东莞社会建设研究院创办的院刊。本刊坚持理论研究、实践创新、决策咨询并重,致力于办成在国内社会建设研究领域具有重要影响力的专业性学术集刊,搭建一个社会建设学术成果的交流平台,为社会建设领域的理论工作者和实践工作者构筑一个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的阵地,为党政部门和社会各界人士提供有关社会建设的文献参考。
本书是理解台湾社区营造全面发展过程的上好媒介,从中可以看到台湾地区社造政策的规划与执行、理论的建构与实践过程。本书作者多是在台湾从事社区营造的一时翘楚,他们或通过多元理论探究台湾的社造政策,或谈城乡社造运作经验,或展现台湾各部门与企业实践社区营造理念的路径。这些文章透过不同的角度观察与解析台湾社区营造的推动历程,尤其是
本书按照自组织理论的架构,呈现了上海嘉定区诸多社区的社区营造案例,展现了在不同条件下社区自组织的成长过程。各个社区的自组织中的能人、小团体结构、认同、规范(正式规则、非正式规范)、治理机制等要素在自组织过程中扮演不同的角色,推动或限制了自组织的成长,使社区组织呈现了不同的方向。这些不同样态的自组织在发展过程中和社区营造
为了更好地展现潮汕地区社会工作的发展情况,本书分别从机构篇、项目篇、人员篇和案例篇等方面深入地介绍和分析了汕头、潮州、揭阳三地的现状,从而全面总结潮汕地区发展专业社会工作的地方经验,为未来进一步提升本地社会工作行业水平提供政策和实务的建议。
在财政分权体制下,县级政府是中国基本公共服务的主要供给主体,大量而稳定的财政转移支付资金是基本公共服务的主要资金来源,对基本公共服务供给效率产生了重要影响。本书推导了地方政府的基本公共服务供给对一般性转移支付资金和专项转移支付资金敏感程度的理论模型,并选取了全国省级层面及广东、安徽和云南三省县级层面作为样本,运用样本2
本书在理论层面探讨了中国社会转型背景下人口流动对两性社会角色分工的影响,以及性别失衡对两性在婚姻市场中成婚机会结构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利用农民工调查数据,从角色冲突和婚姻挤压的视角,对不同婚姻状态下农民工心理失范的现状、性别效应的决定因素和心理失范影响因素的性别差异进行了深入分析,揭示了农民工心理失范发生的深层次结构因
2016年11月至2017年3月,广西师范大学桂台合作研究中心与台湾8所大学合作开展了“台湾青年赴大陆就业创业意愿及影响因素”问卷调查。基于该项调查所获数据资料,报告在客观描述台湾青年赴大陆交流、就业、创业、定居意愿的基础上,从台湾、大陆、两岸关系以及两岸同龄人比较等角度深入分析了影响台湾青年赴大陆就业创业意愿的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