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分自学法(卷王考霸韩在佑的5倍速自学秘籍,累计浏览超1700万!)
定 价:68 元
丛书名:YH0123456789
累计浏览超1700万的5倍速学习法,寒窗苦读10年,不如用对方法1年!运用脑科学原理,掌握心态管理、精力管理、效率管理、生活管理、情绪管理,让你偷偷变强大。正确开启大脑记忆,才能精准高效提分,激活学习神经元,决胜中高考、考研、考公等各大考场。没有天生学霸,锻炼思考肌肉才能变聪明;刺激大脑分泌多巴胺,产生快乐和成就感;不花钱、不费劲、不痛苦的速效自学秘籍;用脑科学原理将外部刺激转换成长期记忆。
(1)运用脑科学原理及真实数据,说明「自学」是最佳学习法。(2)从生活习惯到心态情绪等,提供全方位的学习和备考指南。(3)每章结尾皆有重点总结,便于读者快速掌握并且查找翻阅。
我一直很好奇:为什么有些人更会读书?我生长在京畿道的边陲地带,虽然现在那里人口逐渐增加,但仍不具备良好的读书条件。小学时一学年只有50人,最多编到八个班级,初中时人数则稍微多一点。一直到我高中二年级之前,搭市区公交车去上课时还会在路上看见牛在耕田。当时会去私人读书室、补习班的学生不多,教室就像家中用来种豆芽的容器那般挤得水泄不通。我们日复一日过着相同的生活,有人擅长读书,也有人不擅长读书,但我总是很好奇,为什么有些人更会读书?进入大学之后我更感到好奇。补习班、网络课程、设备良好的读书室、分享信息的网络社团、读书会等,辅助学习的基础设施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在害怕落后的恐惧的驱使之下,如洪水般涌现的各项设施令许多人晕头转向,但我的大学同学却大多不为所动。是因为他们从初中、高中开始,就一直是不花钱读书的人吗?就像考出全国第一的学生在采访里说以教科书为主,充实学校课业一样,在大学里遇到的擅长读书的人能拿到好成绩,都与这些读书的基础设施无关。看着他们,我感到更好奇了:为什么有些人更会读书?大学毕业后开始社会生活,我的疑问仍没有获得解决。投入职场之后,闲暇时间大幅缩减。大家都口口声声说要提升自我能力,却没有时间学习,纷纷感叹还是当学生好。不过,即便如此,仍有人能学习新东西,有些人能拨出指甲般的零碎时间学习,并用这样累积起来的学习改变自己的人生。看着他们,我觉得很好奇:为什么有些人更会读书?
学习就像骑自行车,找到诀窍就永远忘不了这个问题困扰了我很久,而我也很好奇它的答案。幸好,我身边有能让我找到答案的三个宝箱。第一个是在大学遇见的人。我很幸运,与非常会读书的人一起度过大学生活,身边尽是能轻松在全国排上名次,或考取各县市第一、二名的学习之神。还记得大一迎新酒会上,大我们两个学年的学长学姐半开玩笑地说:你们以后别再提高中时的事了,这里有谁不是全校第一?我看了看身边的人,跟他们讨论究竟该如何读书,并在过程中学到不少诀窍。然后我也发现,擅长读书的人在读书、生活、精神管理的方法上,都有一些共通之处。第二个是透过书本得到的知识。大学时我最喜欢独自在中央图书馆阅读,虽没有特别的读书计划,但我仍然会准时到图书馆报到。回想当时,我心中一直抱着一个很大的疑问:我认为无论读哪个领域的书,最后总是会联结到同一件事,那就是该怎么样才可以让我变得更好。而把书读好这件事也包括在内,所以不光是人文学科,经营管理、冥想、心理学、脑科学、宗教学等领域我都有所涉猎,这些完全不相干的知识当中所藏的提示,其实都指着同一个方向。第三个是我自己的失败经验。其实 20 多岁时我曾经十分彷徨,尤其从主修科目的角度来看更是如此。我什么都不懂,所以曾经在期末考试时交白卷,也曾因为不去上课而被学校警告。我就这么度过大学生活以及大学毕业后的几年,一直等到退伍后约莫 31 岁,我才再次振作起来,回归类似普通人的生活。那段彷徨的时间并不算短,不过 20 多岁时失败后再站起来的经验,让我得到不少收获。我了解了何谓挫折,了解了何谓不想读书的心,了解了何谓低潮,也了解到我们之所以没办法把特定的一件事情做好,其实是因为我们的行为有问题。我的一位恩师曾说:这是很好的经验,因为你亲身经历过,所以感受更加深刻。以上是属于我的宝箱。现在,我只要有空就会看看这些箱子,寻找为什么有些人更会读书的答案。起初我认为答案是天生的,但那是错的。虽然有人天生资质就好,但资质并非不变的,更不是天生的。就好像身体肌肉要多用才会越来越发达,否则只会逐渐萎缩,好的资质只是人们认真学习的结果而已。接着,我想的是学习量。学习量非常重要,而赋予学习动机以确保学习分量充足这点,也很重要,所以开始学习之前,我会写一天只要阅读一页。不过这仍然不够。有些正在读书学习的人会辩称:一整天都在学习,但还是考不好。事实上单就学习量来看,完全无法说明为什么有些人就是比较会读书,学习量其实只能解答这个问题的一半。之后某一天,我在瑞典心理学家安德斯·艾利克森(Anders Ericsson)以音乐学院学生为对象所做的研究当中,找到了提示。当学生们被问到哪些活动与提升实力息息相关时,所有演奏乐器的学生都给出了相同的答案,那就是独自练习。独自练习很重要,因此从这时起我便开始思考,也渐渐觉得一切豁然开朗。就像骑自行车一样,那些我们虽然知道诀窍,但很难用言语说明的学习方法,我透过经验掌握的学习方法,以及我所遇见的学习之神们使用的学习方法的核心就在于此!即使听了知名讲师的课程、尝试复杂的学习法、丝毫不错过任何最新信息、花大钱投资课业,我们依然无法把书读好的原因,就在于学习必须靠自己。没错,要独自学习,这样实力才会进步。我是这样,我见证的学习之神也是这样,大家都尽量花时间独自学习。我与朋友的经验、知名人士的成功案例、心理学与管理学的研究,从 2500 年前孔子与释迦牟尼的教诲到最新的脑科学研究,所有资料都在诉说着同一个方法。当那个方法越来越明确,我就越来越清楚地知道为何独自学习才是答案。为什么有些人更会读书?从第一次思考这个问题的高中时期至今,我花费 20 年所找到的答案,就是:因为这些人花很多时间,用正确的方法独自学习。人们对于花费许多时间努力学习,实力却没有进步而感到痛苦。这是必然的结果。许多人汲汲营营地花一整天上课、报名更昂贵的补习班、追逐他人的读书秘诀,却因为不知道该如何读书而感叹:再也受不了了,可能是我资质不够好。不过,之所以做了这么多努力仍不见起色,并不是因为资质不好,而是因为做很多努力的方法错了。我们需要的不是整天上课,也不是报名昂贵的补习班,更不是追逐他人的读书秘诀,而是坐在座位上独自学习。要朝用正确的方法增加独自学习的时间这个方向,倾注更多努力才对。
终生受用的独学技能现在,我们必须改变学习的方式。尽量减少在外活动的机会,立刻坐在座位上增加独自学习的时间。对学生、考生、应试者、准就业者、家长等所有(必须)读书的人来说,独自学习就是解答。原因如下:第一,这样的确能把书读好。大脑储存记忆时,会遵循一定的程序。如果不按照程序,无论如何努力,知识也不会进入脑袋,但若想正确遵循程序学习,就必须独自学习。因为从脑科学的角度来看,独自学习是最有效率的学习方法。第二,缩短时间。对学习的人来说,与提升实力息息相关的重要活动就是独自学习。能最快提升实力的方法,就是尽快学完自己该学的东西。独自学习将比过去花费更少的时间,却能学到更多的内容。第三,不花钱。与学习相关的基础设施越来越多,花费在学习上的费用也水涨船高。如果有人因为这样,而认为没有钱就无法学习的话,那实在是大可不必。独自学习不花钱,只要有书跟书桌,想读多少就读多少。第四,没有一起学习的人也没关系,要记得学习原本就是自己一个人做的事。就像独饭独酒等流行语一样,这个时代无论独自做什么都很自然。很多人其实也想一个人学习,但因为孤单或不安而无法这么做。别担心,学习本来就是自己一个人做的事,也要自己一个人才能学得好。如果没有一起学习的人,那反而可以把这当成开始独自学习的好机会。本书是为学生、上班族、家长等需要独自学习的所有人而写的。该怎么学习(学习的原则),该如何管理饮食、睡眠、时间、规律等日常生活(生活管理),该如何因应独自学习时容易面临精神崩溃的问题(精神管理),以及为何脑科学认为人人都能读好书(自我信赖、学习原理)等,都是这本书的主要内容。我将把通过主持鼓励学习的播客首尔大学生如何学习、参加教职员职务研修生涯中最好的学习,以及透过各式各样的讲座渠道搜集到的问题与烦恼,一起放入这本书中。虽然这是一本关于独自学习的书,但只要熟悉了这些方法,就能完全掌握增加独自学习时间的技巧。模式的意思是处理特定事情的固定方式。为了寻找为什么有些人更会读书这个问题的答案,我开启了所有的宝箱,从中领悟到相同的方法,而我认为那就是读好书的固定方式。真心希望能透过这本书,让所有在学习的人掌握固定的模式,这样一来学习便不再是困难、令人痛苦的事了。
[韩]韩在佑首尔大学法律系毕业,遍览人文古典、心理学、管理学、脑科学,是作家、考霸、自学达人,在韩国掀起「自学」热潮,累积浏览超过1700万人次。
序 现在,是最适合独自学习的时机 01前言 为什么有些人很会读书? 0701 相信自己就是奇迹的开始从倒数第三到前三名 004天资聪颖中隐藏的秘密 015量造就质 028提升真正实力的独学力量 038
02 适合大脑的学习原理让大脑动起来的守则 056读书时,大脑内究竟发生什么事? 069专注的真正意义 076先学习再熟悉,才是真正的学习 086避免笼统的学习方法 095
03 提高学习效率的五大法则学习始于运动 106目标明确就能学得彻底 127看似容易的重复是高效学习的秘诀 140进入心流状态,深度专注的方法 151善用零碎时间,兼顾玩乐、睡眠和学习 165
04 做好生活管理,是迈向成功的捷径依循大脑使用手册改变习惯 184按时吃饭且八分饱,才能学得好 193做好睡眠管理,让我们边睡边学习 201意志力与优先级是做好时间管理的核心 209最好的规律管理,造就最好的生活 218
05 精神管理、安抚心灵的方法为什么会感到挫败? 232为什么会不想学习? 237为什么会感到绝望? 244
后记 改变我们人生的时刻 255附录 培养独学子女的捷径 2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