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以历届“中国新闻奖”(1979—2022年)通讯类获奖作品为研究对象,基于新闻叙事学理论,结合新闻学、叙事学、语言学、符号学与美学等相关理论,旨在探究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为核心的新闻通讯作品叙事话语的演变特征、外在动因及发展趋势。本书为构建具有本土范式的中国新闻叙事学理论体系,以及参与全球新闻叙事学的理论秩序和制度创新做出了学理性贡献。
张萱,1981年3月出生,女,中共党员,汉族,湖北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副教授,新闻传播学院党委委员,新闻系主任,武汉大学文学院博士后(2013),武汉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博士(2009)。美国北卡罗来纳大学教堂山分校(UNC-Chapel Hill)亚洲学系“中国城市计划”项目访问研究员(2014)、香港城市大学媒体与传播学系访问学者(2010)。2011年,受中共湖北省委宣传部委派挂职担任“湖北省广电总台新闻中心”主任助理。2020年,受湖北省委宣传部委托,担任《长江日报》高校阅评员。出版个人学术专著两部:《见证主流:当代中国时政期刊话语研究》(南京大学出版社,2013),《湖北地区实体书店调查研究》(湖北人民出版社,2021)。
前言 绪论 第一章 获奖通讯叙事话语概述 第一节 获奖通讯叙事话语的影响因素 第二节 获奖通讯叙事话语发展的五个时期 第三节 获奖通讯叙事话语的突破与构建 本章小结 第二章 获奖通讯叙事视角与结构逻辑的嬗变 第一节 获奖通讯的经典叙事视角与层次 第二节 获奖通讯叙事视角的四种类型与特征 第三节 获奖通讯叙事结构的三种模式 本章小结 第三章 获奖通讯叙事时间与主题意义的呈现 第一节 获奖通讯中的叙事时间与故事时间 第二节 获奖通讯形式与叙事时间的同构性特征 第三节 获奖通讯“时间词”和“叙事元始”的新闻观新解 第四节 获奖通讯叙事时间对主题意义的彰显 本章小结 第四章 获奖通讯叙事美学经典范式与创新 第一节 获奖通讯叙事美学的概念厘清与理论价值 第二节 获奖通讯叙事美学的经典范式 第三节 获奖通讯叙事美学从经典到创新 本章小结 结语 第一节 “叙事”的说文解字:中国文化“底色”的意义 第二节 获奖通讯的立身之本:在流动中寻找交集 参考文献 附录1 本专著涉及的“全国好新闻奖”通讯作品一览(1979—1988年) 附录2 本专著涉及的历届获“中国新闻奖”通讯作品一览(1991—2023年)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