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山东大学犹太教与跨宗教研究中心主办的论文集,由著名犹太问题学者傅有德主编,已连续出版15辑,具有较高的学术地位和学术影响。本书涉及犹太历史、犹太哲学、犹太文化、犹太教经典与诠释、宗教比较与对话、宗教与科学等,作者均系本领域内重要学者,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准。
两千多年以来,丝绸之路上不同时期、不同区域发现的考古遗迹、文献文物或图像等见证了不同文明的相互碰撞、对话和交流,揭示了各民族交融互动的历史。黑水城、敦煌、张掖、武威、银川、灵武等地出土的西夏文献即是其中之一,它们成就了西夏学研究,也推动了西夏文献与藏传佛教文献、敦煌文献的交叉研究。西夏(1038—1227)是以党项为主
《全真道研究》第九辑共收14篇文章,主要可以分为两个大的主题:第一个主题是关于道教起源问题的讨论。第二个主题是关于道教内丹的研究。这也是本辑的重点之一,主要有七篇文章。除此之外,还有四篇文章,其中吴光正和韩占刚的两篇文章是关于全真道文学方面的,而王闯与朱明川的文章则是关于正一道的研究。
郑州城隍庙历史悠久,延续使用至今。郑州城隍庙全称是“郑州城隍灵佑侯庙”,是目前河南保存最完整、规模**的古建筑群。城隍庙始建于明代初年,清代重修。主要有山门、前殿、乐楼、大殿、寝宫等,全部殿堂均为琉璃瓦覆顶,造型精致,结构紧凑。本书对城隍庙的历史沿革进行了梳理,并对城隍庙各部分以及碑刻进行了图文结合的描述,使人们对郑州
(在宗教文化出版社2021年1月备案目录中)诗歌是语言的凝练,情感的升华,精神的畅想。中国人历来喜欢以诗论史,因而诗歌才有“史诗”之称,旧时的章回小说,更是把历史事件与诗歌联系起来,以达到“有诗为证”。不了解中国的诗歌,就不能真正了解中国文化的精道之处。就基督教而言,诗歌等同于祈祷和赞美,“用诗章、颂词、灵歌彼此对说,
本书稿属韶关学院重点课题“韶关籍宋代禅僧释祖心研究”及韶关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共建课题:“韶关籍宋代禅僧黄龙宗二祖释祖心研究”,于中详细梳理研究了宋代黄龙宗二祖释祖心的生平,与士大夫尤其以黄庭坚为代表等的交游,释祖心禅法思想及其传法特点,释祖心的诗歌题材分类、艺术特点、创作原因等研究,《冥枢会要》版本源流、成书、体例和内
本书由“上篇”(天台学的理论)、下篇(天台学的实践)与“余论”三部分组成。上篇,阐述了天台宗立宗的依据和理论核心,天台宗依《法华经》立宗,它的理论均以《法华经》为依据;天台宗理论的“核心”是“以《法华》为宗骨”。下篇,阐述了天台宗实践的特色,独树一帜的“天台学风”,强调了“止观并重、定慧双修”。为此,智顗创立了“六即”
本辑包括嘉庆版《道藏辑要》与光绪版《重刊道藏辑要》。《道藏辑要》是清代编纂的一部重要的道教经籍丛书,对保存和传播道教文化起过重要的作用。该书作者蒋元庭从明版《正统道藏》《万历续道藏》中精选出道书二百多种,又搜集两种《道藏》失收和出版以后新出的道书七十九种,汇集成书,按二十八宿字号分为二十八集,每一集又分为一到十册不等。
本书分为民间祭祀、民间故事、研究文章三部分,收录了《关帝祀典初考》《运城解州四月初八“关帝巡城”》《运城常平六月二十四关帝诞辰活动》《州官虔诚选庙址》《崇宁殿的传说》《明清时期的关公祀典》《三教圆融与关羽崇拜》等文章。
《季羡林沉思录》丛书试图对先生的文化思想与人文精神做一次整体回顾,引领读者感受作品中独特的理念、智慧、神韵与气度,认识一个似曾相识却不曾深知的季羡林,启迪人生,陶冶情操,增加内心深处对中华文化的自信与自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