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侣那么糟糕,为什么有些人离不开?为什么离开了一个糟糕的伴侣,又遇到一个更糟糕的伴侣?为什么你总是一次又一次地走进同样的死胡同?虽然你也会告诫自己下次再有类似的事,遇到类似的人,不能再这样了,可一遇到事情,又掉入了旧有的应对方式中。一般来说,你能很好地掌控自己的日常生活。然而,你还是会经历一些丢失了掌控感的时刻,在类似
本书为李泽厚四部伦理学论著之合集,系统地阐述其伦理学新说:一是伦理(外在规范)与道德(内在心理)作二分,并由外而内讲道德的起源;二是道德内作意志、观念、情感三分,调和康德与休谟,认为理性为主,辅以情感;三是道德外作传统宗教性(私德)与现代社会性(公德)二分,主张以情本体的中国哲学来解决当代既人欲横流又理性跋扈的问题。但
本书是亚洲快跑者、日本马拉松纪录保持者大迫杰的跑步思考集。从马拉松过程中外在的舆论杂音到生理、心理上的矛盾,他讲述了学会与自己对话、应对外在的纷扰,进而让自己内心变强大的方法。 大迫杰如是说:我跑步的时候非常重视自己一个人的时光,所以总是在跑步的时候找到答案。跑步是一件很孤独、很辛苦的事。有时候也会为接下来的漫漫长路感
弗农·布尔克的《西方伦理学史》详细论述了自前苏格拉底到二十世纪中期各个时代的西方伦理学理论的发展过程,每个时代都包括各重要学派伦理学家的思想。相较于其他伦理学史著作,本书的重要特点有两条:一是它所介绍的伦理思想范围极其广泛、所包括的原始资料非常丰富;二是作者对书中介绍的各种伦理理论所持的客观中立态度。根据
本书为我国伦理学界部以后果主义伦理为核心对象的学术著作。当代后果主义伦理是20世纪70年代以来兴起的伦理学重要思潮,后果主义伦理大有取代功利主义伦理,并与德性伦理、道义伦理共同成为主要三种规范伦理的趋势。当代后果主义的发展起源于20世纪斯马特与威廉斯的争论,为克服威廉斯所指出的行动功利主义的问题,出现了多种版本的后果主
人的问题
《伯爵家书》是英国18世纪的政治家、外交家和文学家切斯特菲尔德伯爵写给自己在欧洲游学的儿子的家信集,共收入书信320封。在这数百封信里,伯爵与儿子谈心、并对儿子在学业和为人处世方面加以指导,涉及生活经验、学习方法、思想道德、吃饭穿衣、待人接物以及欧洲的政治、军事、经济、外交、历史、语言、文化、社会和风俗习惯方方面面,不
政治信任是政治系统运行必不可少的要素,是政治系统的黏合剂,是政策实施的润滑剂。20世纪70年代以来,西方国家政治信任普遍下降;虽然政府和政治精英也不断努力提升民众的政治信任水平;但结果却往往是民众的政治不信任不断累积,甚至跌入“塔西佗陷阱”。本文试图在理论上解释:西方国家政治信任危机产生的根源是什么,政治信任普遍式微背
本书主要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德和法治教育,帮助学生理解全面依法治国的总目标和基本要求,了解职业道德和法律规范,增强职业道德和法治意识,养成爱岗敬业、依法办事的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本书分六个单元,内容包括:感悟道德力量、践行职业道德基本规范、提升职业道德境界、坚持全面依法治国、维护宪法尊严等。
《颜氏家训》是北齐文学家颜之推记述个人经历、思想、学识以告诫子孙的著作。共有七卷,二十篇。书中以传统儒家思想为立身治家之道,教训子弟,插叙亲身见闻,广涉人情事态,兼及博物、志异、艺文、考据、算术、医学等方面。虽言多训诫,亦多辨证时俗之谬。全书由多则随笔、札记集合而成。理论平实,叙述生动,风格典正质朴、平易亲切;时用讽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