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为昆山先生的格律诗作品集。作者为中华诗词学会会员、福建省作家协会会员,著有《填词初步》《古今常用词律》等著作。作者从少年时代开始写诗,创作生涯已近八十年。其诗歌题材广泛,山河形胜、花草虫鱼、油盐酱醋、社会百态、历史文化、情感经历皆为吟咏对象,既是作者漫长人生的酸甜苦辣、浮沉起伏、喜怒哀乐。又无不折射出时代的风云变化
本书是一部记录工作和生活的散文集。该书文字优美,思想积极向上,展现作者丰富的人生阅历和深厚的情感世界,展示作者对过去、现在和未来的深刻思考,带领读者领略世间百态,体味人生酸甜。在这部散文集中,有对家人亲友的深深眷恋,有对人生旅途的感悟哲思,有对工作进取不息的激昂心迹,有对人文古迹的驻足凭吊,有对桑梓山川风情的深情赞美,
本书是一部文字优美的旅行散文集。作者走遍了全国所有的省市自治区,本书选取了每个省市两至三个具有代表性的风景名胜,用文字记录下了在旅行中欣赏美丽的自然风景,感受悠久的历史文化,疗愈身心,洗礼灵魂;书写在旅行的路上亲历的人与事;作者查阅史料,讲述风景名胜背后的历史;结合历史文化,展示东西南北中的传统、饮食和民俗的差异。书中
这是一部以平凡人视角解读曾国藩家风家训的作品集。 书中精选了40个有关曾国藩家风家训的背景故事,结合作者丰富的生活阅历,从耕读传家、修身齐家、孝悌和家、勤俭持家四个篇章进行深入解读,不仅生动再现了曾国藩经久不衰的家风家训文化魅力,更彰显了作者深沉的家国情怀。每篇都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曾国藩家风家训文化的独特性。每个与曾国
本书是一本译著,作者收集和整理20世纪前半期韩国和中国的报刊材料等,以吴相淳、柳树人、梁白华、丁来东、金台俊、申彦俊、李陆史、金光洲、李明善等当时在中韩两地活动的文人们的相关活动为线索,实证地考察和梳理了鲁迅文学和鲁迅思想在韩国的译介、影响以及接受情况,并进一步考察了现代中韩文人以鲁迅文学为媒介展开的思想文化交流情况。
19世纪末20世纪初,德国知识界兴起了对以道家思想和唐诗为代表的中国文化的推崇热潮,视其为反思西方文明危机的“东方之光”。本书聚焦于此背景下德语诗人对中国唐诗的创造性“改译”(Nachdichtung)实践,以德国自然主义诗人阿诺·霍尔茨、印象主义诗人理查德·德默尔和表现主义诗人克拉邦德为核心个案,深入考察他们如何借助
本书在借鉴国内外菲利普·罗斯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以欲望叙事为切入点,运用文学伦理学批评方法,对罗斯不同时期的代表性作品进行系统考察。本书通过构建几条核心伦理主线,纵向梳理罗斯各阶段创作,揭示罗斯在不同历史时期伦理观念的演变轨迹。同时,深入探讨作品中呈现的家庭伦理、政治伦理及性爱伦理问题,剖析少数族裔在美国伦理环境中的困境
与现代大多数作者身份为“职业作家”不同,中国古代作者的身份极为特殊,即他们基本都有一个“官员”的身份。从西方后现代“身份”理论介入中国古代文学活动,研究中国古代作者身份的特殊构成,可以看到作者的这种特殊身份对其创作所产生的影响,从而去重新认识中国古代一些特殊的文学现象,对中国古代文学活动的研究和认识,也能够多一个视角。
纳撒尼尔·霍桑在他的创作高峰期为孩子写下了两本希腊神话故事集。他用哥特式和浪漫主义手法改写了十二则神话故事。故事过滤了原本希腊神话中的黑暗元素,冠以时代的情感态度和道德品行,情节曲折,想象丰富,文风雄奇,文笔逸。霍桑本人称:“在我写过的所有作品中,没有哪一部比得上这些由古老神话改编而成的儿童故事。”
本书是一部短篇推理小说集,由9个悬疑与文学结合的故事组成。背景设定在大正与昭和初期,主角多为社会底层的小人物,他们无法实现的感情因无法实现而更加炽烈,最终走向失控结局。作者以花比喻生命,探讨宿命感与复杂人性,在展现昭和时代男女面对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