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通过课题组对千金藤属山乌龟亚属植物的研究成果和数据的系统分析与总结,结合国内外研究文献资料,对该亚属植物,特别是对其中云南地不容、地不容等部分种进行的居群生物学、化学成分分布、优良种质资源评价开发利用、主要活性成分药学研究、中医传统与民族民间临床应用等方面的研究,以及国内外对该亚属药用植物资源开发利用等方面的研究概
本书以天降大任开篇,系统梳理水稻从野生植物到主粮作物的万年驯化历程。书中创新揭示节水抗旱稻的研发突破:通过现代生物技术将水稻的抗逆基因与旱稻的节水特性结合,培育出既保持高产优势、又适应旱作环境的节水抗旱稻新品种。其核心技术创新在于构建旱优73等四大品系,实现旱地、山地、盐碱地等边际土地的高效利用,重构旱种旱管的耕作模式
本书基于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中国科学院环江喀斯特生态系统观测研究站土壤生态研究组自2013年以来围绕喀斯特峰丛洼地土壤氮循环开展的研究成果整理而成。本书明确了不同恢复或演替阶段生态系统生物固氮速率及其主控因素,并揭示了生物固氮速率对全球变化响应的机理;阐明了土壤氮含量对植被恢复的或农田利用方式的响应,并分析
本书不聚焦于具体的植物种类或品种,旨在论述近自然种植设计的定义,梳理近自然种植发展的历史和领军人物,更加全面地阐明不同种植的立场、原理、方法及应用类型,指出本土实践可以探索的思路。本书结合近自然种植经典读物和践习案例的解读与评介,得出近自然种植的10点核心论纲,演绎至木本植物近自然种植,拓展至近自然设计,以作为我国本土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葡萄产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也给葡萄栽培者带来了新的考验。本书以培育优质葡萄为出发点,提出了改善葡萄栽培管理的新想法和建议,对葡萄不同生长发育期的栽培管理要点进行了说明,阐述了整形修剪的思路与方法、病虫害的有效防治及设施栽培等内容。
本书从培育优质苹果的角度出发,围绕日本种植户在苹果休眠期、萌芽期、开花期、坐果期、果实膨大成熟(花芽分化)期管理过程中,以及土壤管理与施肥、自然灾害和病虫害防治方面容易产生的误解或者失败的原因进行解惑,并提出对策。
本书共五篇章,分别是耕读文明篇、耕读经典篇、耕读榜样篇、耕读实践篇、耕读现代篇,包含20讲,内容从农耕文明、民俗文化到农具农事节气、家风家训,从耕读精神到劳模精神,从耕读教育劳动实践到产业实践,从耕读教育政策到农业科技发展,每个篇章安排一个主题实践活动。
本书既可作为高等院校 园林、生态专业的教学参考 ,也可为城市规划、景观设 计、环境保护等领域的从业 人员提供技术指南。本书共 计收录了129科453属813种 (含种下等级)植物,每种 信息包括中文名、学名、命 名人、科名、属名,个别物 种还包括中文别名和学名异 名。此外,每个物种均提供 了多张精
本书共分为五章内容, 第一章主要通过梳理国内外 文献及资料,论述了森林生 态系统水碳通量研究现状及 发展动态、研究方法以及水 碳通量与能量通量之间的关 系,提出了西北旱区人工林 生态系统在碳水通量研究的 不足。第二章通过热扩散探 针(TDP)监测技术揭示了 西北旱区山地生态系统华北 落叶松人工林的
本书通过植物分类学鉴 定进行归类,记录云南省木 本森林蔬菜共计277种,分 属于71科175属,其中247 个物种采集到标本或拍摄到 照片故本书集中呈现这247 种。当前这些物种多处于野 生状态,大部分还未进行人 工栽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