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中国残障观察报告首先总结呈现了2017年度中国残障领域发展全貌。就融合教育领域进行了残障行动研究。本年度报告*的亮点在于对中国残障事业发展的某些领域进行了历史脉络的梳理,兼有资料工具书的作用。在《报告》基础上,设立残障观察丛书,每年度定期出版该类别的内容,形成更为完整的布局,这是第二本在我社出版的残障观察丛书
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在新时代,人们的生活水平、生活方式和生活追求都发生了巨大变化,需求层次逐步提升,需求构成更加丰富,对生活质量提出了更高要求。这就需要城市不断完善公共服务体系对接现代化的经济体系和创新体系,同时更好地承接公众的美好生活需要和现代化生活方式。《新时期城市公共服务建设研究》就城市公共交通、公
随着我国产业转移过程的不断推进,其对劳动力就业形势变化的影响不断深入,不仅仅表现在劳动力就业总量在地理空间的重新分布,同时对劳动力就业的不同维度都产生了一定程度的影响,包括劳动力的就业结构、就业技能等。本书稿主要针对我国区域产业转移的就业效应展开相关研究,综合运用文献分析法、经济学模型法以及实证研究法等研究方法,分别从
本刊由东莞社会建设研究院同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社会组织与社会治理研究院、明德公益研究中心合作,邀请清华大学在校博士生团队编辑出版。该刊坚持理论研究、实践创新、决策咨询并重,致力于办成国内社会建设研究领域具有重要影响力的专业性学术期刊,搭建一个社会建设学术成果的交流平台,为社会建设领域的理论工作者和实践工作者构筑一个理论
中国农村调查村庄调查报告类主要是以村庄为单位进行调查撰写的调查报告,以此了解我国不同类型的村庄形态及其变迁实态。第二辑长江区域村庄调查收录长江区域家户村庄的调查报告内容。通过考察村庄由来与沿革、村庄自然形态与实态、村庄经济形态与实态、村庄社会形态与实态、村庄文化形态与实态及村庄政治形态与实态,展现村庄的历史发展变迁,深
本书将贵州省安顺市普定县号营村作为研究对象,对其由生计教育、礼制教育、习俗教育和学校教育共同构成的农村社区教育体系进行整体性考察,论述了这一教育体系得以建构并延续的历史渊源和社会基础,提出了“文化襁褓”和“村社教育”概念,试图发现屯堡村落社会的结构性特征和在城乡互动中实现转型发展与振兴的内生性资源。并从横向角度与泥河沟
本书选取甘肃省酒泉市肃州区银达村作为“中国百村经济社会调查”的研究对象,不仅有意于发掘一个地处西部的传统村落“因文而名、因文而兴、因文而荣”的历史变迁,追寻乡村文化发展印迹、展现群众文化活动魅力,更有心于探究典型村落如何适应时代变革、坚守文化自信,揭示其何以实现经济社会与乡村文化协调共进,为党和国家的农村政策特别是乡村
本书系重庆市社会科学规划项目重庆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信息体系建设研究(2014YBGL135)、重庆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2016年度学术项目互联网背景下重庆居家养老服务保障模式研究、重庆市教委科技软科学项目供给侧视域下重庆居家养老服务的有效性研究(KJ1604203)阶段成果之一。主要针对目前国家养老形势严峻、养老资源分散
作者在调查研究老年人生活状况30多年的基础上,以武汉市为研究重点,将武汉市的多次大型调查和全国九大城市老年人生活状况调查为依据,总结这30多年来老年人总体状况及特点,比较改革开放40年来的中国人养老模式的变迁,揭示这种变迁后面的推力。在这些描述和分析的基础上,对中国人养老模式的发展趋势作些预判,提出政府、社会、家庭、个
本书以滇黔桂三省区6所大学的303名东盟留学生为研究样本,开展东盟留学生在华生活学习适应程度和就业创业意愿问卷调查与主题访谈。书中在归纳东盟留学生在华就业创业意愿总体特征的基础上,从东盟留学生个人及其家庭环境、东盟国家支持本国留学生在中国就业创业态度与政策、中国吸引东盟留学生就业创业的政策环境等方面分析影响其意愿形成的